[发明专利]一类高通量药物筛选用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110257512.2 | 申请日: | 2011-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2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刘白玲;彭钢;赵春霞;江正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1/00 | 分类号: | C08L51/00;C08L5/08;C08F257/02;C08F2/44;C08F8/00;C08F8/32;C08F8/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类 通量 药物 筛选 用微球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通量药物筛选用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相容性好的高通量药物筛选用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据统计,一种新药的上市平均需要15年和80亿美元,而且药物成本越来越高,时间越来越长,可是人类面临着各种各样疾病的困扰,迫切要求能更快更便宜的生产出新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组合化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科学的发展,对药物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无法按传统的筛选方法去寻找合适药物,这就要求新技术的出现。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后,高通量筛选(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of drugs,HTS)就作为一种新型的筛选方法,以其快速、简便、微量、高效的特点逐步得到完善和发展。
邻近闪烁分析(SPA)是众多高通量筛选用的分析方法中的一种。20世纪30年代起,人们开始把放射性技术应用于各种分析技术中,1978年出现第一篇SPA专利,这种技术开始商业化,同时促使了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面对高通量药物筛选的需求,SPA因其操作简便、灵敏性高而成为高通量药物筛选所用方法的第一个选择,用于处理数量庞大的可筛选样本,从而也成为了高通量筛选中最常用、最成熟的分析手段。与其它分析方法相区别的是,SPA有三个特殊的要素:邻近闪烁材料一般为微球(里面含有荧光物质,表面连接研究标靶即受体,酶或者抗体,)、含放射性追踪物质的材料(配体,底物或者抗原)和闪烁检测器。这三个要素中至关重要的是微球载体,它对药物筛选的质量和效果将产生决定性影响。适合SPA的微球材料有以下要求:较好的透光性和适宜的表面特性以及力学强度、还要有接近理想球形的几何形状,微球粒径大小大约为5μm、单分散性好、表面光滑无孔、并带有适合于吸附或固定靶点大分子的功能基团。
分散聚合可以制备1μm--10μm尺寸的微粒,而且粒径分布均匀,其体系包括单体、引发剂、稳定剂和溶剂。通过分散聚合制备的聚苯乙烯功能化微球具有更好的硬度、更窄的粒径分部、更大的对生物大分子的结合量。而表面含各种官能团,能更好的进行下一步改性工作。一般在聚苯乙烯微球的表面接上羧基,缩水甘油基、醛基、羟基等官能团,然后再通过与其他化合物反应,连接具有不同长度的空间臂,或者其他物质,以适合不同的蛋白质。
壳聚糖是天然多糖中唯一的碱性多糖,含有氨基、羧基和羟基,而且其生物相容性很好。目前壳聚糖多直接用于合成微球[康杰等,福建医学院学报,1996,30(1),CN200510057193.5]或者制备成磁性微球[姜德生等,应用化学,200522(10)CN200810064076.5,],然后表面改性,可用于多种酶的固定化,如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漆酶等。但是很少用于改性高聚物微球。壳聚糖因其富含氨基,羧基,能与蛋白质中的氨基、羧基以及其他基团反应;而且壳聚糖在不同pH值下,带不同量的电荷,可以与蛋白质通过静电作用进行结合。另外,调节壳聚糖在微球表面的含量和分布,可以使微球表面最大程度地适合蛋白质的天然构象。把这样的微球应用于临近闪烁分析法时,其高通量药物筛选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类新的高通量药物筛选用微球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高通量药物筛选用微球,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苯乙烯、荧光物质、功能性单体和壳聚糖组成。其中荧光物质和苯乙烯经聚合反应后形成母体微球,第一功能性单体提供环氧基、醛基、羟基和酰胺基等活性官能团,第二功能性单体提供氨基、醛基等作为交联和空间臂的官能团,壳聚糖作为生物相容性材料。筛选微球粒径一致性U<0.3,粒径为3-7μm,可用于临近闪烁分析法(SPA)。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上述高通量药物筛选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工艺步骤和条件如下:
1)将0.5-3份引发剂、1-6份分散稳定剂、300-800份分散介质、0.1-0.9份荧光物质和100-200份苯乙烯,在氮气保护下,于40-80℃下反应4-8小时,聚合装置转速150-270rpm;
2)将3-8份第一功能性单体溶解在100-200份分散介质中,在40-80℃,250-350rpm搅拌条件下,于1-4小时滴完;
3)滴加完后继续反应2-6小时后,冷却,过滤,用乙醇和二次蒸馏水分别洗涤,离心2-3次,干燥得到表面含有反应活性官能团的聚苯乙烯荧光微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75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激光角膜热成形术系统
- 下一篇:光网络系统的认证方法、光网络终端及光网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