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掘进机用第一运输机机尾高度可调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38215.4 | 申请日: | 2010-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2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史成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3/00 | 分类号: | E21F13/00;E21C25/68;E21C35/2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27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掘进机 第一 运输机 机尾 高度 可调 结构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巷道掘进机用第一运输机领域,具体为一种掘进机用第一运输机机尾高度可调结构。
背景技术
煤矿巷道的工作条件对掘进机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巷道的高度、坡度对掘进机的使用影响较大。如图1、4、6所示,当巷道的高度一定时,掘进机的机身高度(第一运输机机尾与地面高度)如果过高则不能满足巷道工作要求。如果巷道的坡度较大时,在上坡时掘进机第一运输机1机尾由于向下倾斜导致与后配套转载机2发生碰撞,以至掘进机无法工作;在下坡时掘进机第一运输机1机尾由于向上翘起导致与后配套转载机2距离增大,超出了正常的落料距离导致煤料散落。以上情况均造成掘进机无法使用,严重的影响了供需双方的利益。如果简单的使第一运输机整体围绕第一运输机前端铰接点旋转来适应工况,效果很不理想。既造成第一运输机前溜槽运料龙门高度的减小,又容易在第一运输机整体旋转时与掘进机本体架内部发生碰撞。因此,改变第一运输机的结构,将其做成机尾高度可调结构形式是很必要的,很容易就解决了以上问题,并可使掘进机适用于巷道工作条件更复杂的煤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掘进机用第一运输机机尾高度可调结构,解决巷道特殊工作条件对掘进机机高、大坡度工作的限制问题以及运煤效率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掘进机用第一运输机机尾高度可调结构,该机构为第一运输机机身、第一运输机机尾活动连接的结构。
所述的掘进机用第一运输机机尾高度可调结构,第一运输机机身与第一运输机机尾通过铰接件铰接。
所述的掘进机用第一运输机机尾高度可调结构,还设有调整机构,调整机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运输机机身、第一运输机机尾铰接。
所述的掘进机用第一运输机机尾高度可调结构,调整机构与第一运输机机身通过铰接件铰接,调整机构与第一运输机机尾通过铰接件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将原来第一运输机机尾高度不可调结构改为可调结构,其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2、本实用新型可使掘进机理论机身高度降低,在第一运输机前溜槽运料龙门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掘进机工作坡度并有效防止煤料散落,便于适用较矮的巷道条件。
3、本实用新型第一运输机机身与机尾铰接并通过调整机构来调整第一运输机机尾的角度与高度。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使掘进机在较大的坡度上工作,满足了巷道坡度较大时掘进机的使用要求,扩大了客户的选择范围,提高了掘进机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原第一运输机机尾高度不可调结构形式;
图2(a)-(b)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主视图;图2(b)为图2(a)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为第一运输机机尾高度调低后示意图;
图4为原第一运输机机尾高度不可调结构形式的掘进机上坡示意图;
图5为第一运输机机尾高度可调结构形式的掘进机上坡示意图;
图6为原第一运输机机尾高度不可调结构形式的掘进机下坡示意图;
图7为第一运输机机尾高度可调结构形式的掘进机下坡示意图。
图中,1第一运输机;2后配套转载机;3第一运输机机身;4铰接件Ⅰ;5铰接件Ⅱ;6调整结构;7铰接件Ⅲ;8第一运输机机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掘进机用第一运输机机尾高度可调结构为第一运输机机身3、第一运输机机尾8活动连接的结构,主要包括:第一运输机机身3、第一运输机机尾8、调整机构6等,第一运输机机身3与第一运输机机尾8通过铰接件Ⅱ5铰接;调整机构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运输机机身3、第一运输机机尾8铰接,组成机尾高度可调结构形式的第一运输机。其中,调整机构6与第一运输机机身3通过铰接件Ⅰ4铰接,调整机构6与第一运输机机尾8通过铰接件Ⅲ7铰接。
本实用新型中,调整机构6可以为伸缩油缸等。
如图3所示,掘进机机身理论高度为H,通过调整机构6调整使第一运输机机尾8以铰接件Ⅱ5为中心顺时针回转,使掘进机机身高度降低X,掘进机机身实际高度为H-X;
如图5所示,掘进机在上坡(坡度θ)时,通过调整机构6调整使第一运输机机尾8以铰接件Ⅱ5为中心逆时针回转角度α,从而调整第一运输机机尾8与后配套转载机2的间距,避免干涉并可将掘进机的上坡角度最大增大到θ+α;
如图7所示,掘进机在下坡时,通过调整机构6调整使第一运输机机尾8以铰接件Ⅱ5为中心顺时针回转,从而调整第一运输机机尾8与后配套转载机2的间距,可有效减小Z距离,避免了由于间距过大造成煤料散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82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导电片组磁保持继电器
- 下一篇:脚蹬或手摇式提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