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显色性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94150.1 | 申请日: | 201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1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075 | 分类号: | H01L25/075;H01L33/48;H01L33/50;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张海文 |
地址: | 5284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色性 发光二极管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二极管技术,尤其是一种高显色性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发光二极管领域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LED照明也逐渐普及,目前市场上针对各种专业领域的LED照明灯具也越来越多,这些领域对光线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展厅、画廊、办公室等场所,尤其对色彩有着高还原性的要求。
衡量光源的色彩还原性的好坏,一般用显色指数来表示,由14个指标组成(见下表),通过对每一种颜色的对比,比较其相似度,再通过计算综合而成。
表1 显色指数指标表
光源的显色指数大于85,则认为是适合所有场所的照明,然而,传统的白光LED一般是由蓝光LED芯片加黄色荧光粉制作而成的,所发的白光只有蓝光和黄光光谱,光谱宽度较小而且是不连续光谱,无法把所有的色彩全部真实的还原,特别是由于普通白光缺乏深红的光谱,导致其显色指数无法有效提高。另外,对于高显色性白光LED,还有一种制作方法:可以在荧光胶中添加红色荧光粉,以达到光谱补偿的效果,但是,由于红色荧光粉的激发效率不高,会使得LED照明灯整体的发光效率降低,使用性能上还是有所不足,满足不了专业领域的照明要求,整体上不利于LED照明灯的应用和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色彩还原性好,具备高显色性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显色性的发光二极管,包括支架及支架引脚,支架上设置有杯室,杯室内固定设置有蓝光LED芯片及红光LED芯片,所述蓝光LED芯片与红光LED芯片相串联,串联的蓝光LED芯片及红光LED芯片连接支架引脚,所述杯室内设有覆盖住蓝光LED芯片及红光LED芯片的黄色荧光胶。
上述蓝光LED芯片发光后激发黄色荧光胶中的荧光粉,发出黄光,黄光再和蓝光混合所得的白光与红光LED芯片红光的光通量比为1:4~1:8。
一种高显色性的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把蓝光LED芯片和红光LED芯片片设置在支架的杯室中;
步骤2,把蓝光LED芯片的一极和红光LED芯片的一极连接起来,形成串联形式,并将串联在一起的蓝光LED芯片、红光LED芯片与支架引脚连接;
步骤3,在杯室中涂敷上黄色荧光粉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采用的蓝光LED芯片和红光LED芯片串联的方式,并配合黄色荧光胶,由于荧光粉发光是物体受激发吸收能量而跃迁至激发态(非稳定态)在反回到基态的过程中,以光的形式放出能量,众所周知,发光波长越短能量越高,荧光粉受激发发光就是一个以光能换光线的过程,而且只能是高能量的光线置换低能量光线,由于蓝光的波长小于黄光,黄光波长又大于红光,因此蓝光LED芯片发出的光线能够使荧光粉发出的黄光,最终混合而射出白光,而红光LED芯片发出的光线则不能激发黄色荧光胶发出任何的可见光,因此最终照射出来为白光和红光混合的光线,相当于在光谱中添加了深红色,能有效改善R9测试指标低的问题,并且本发明不需添加红色荧光粉,对产品的亮度没有影响,而且,由于蓝光LED芯片和红光LED芯片放置在同一个杯室中,并且同时覆盖荧光粉,从外观看,和普通无异LED,而且发光颜色均匀,不会出现颜色分层,光斑不均匀等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芯片串联的形式,不需要其他外围电路,可直接接电源,通过额定电压电流而进行正常使用,结构简单,且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光谱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41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