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箱式直线振动电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33672.0 | 申请日: | 2010-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8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华 |
主分类号: | H02K7/075 | 分类号: | H02K7/075;H02K5/18;H02K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3100 河南省卫***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箱式 直线 振动 电机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振动电机,特别涉及一种箱式直线振动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振动电机都是依据惯性振动原理采用三相异步电动机两边加装振动偏心块组合而成。由于这种振动电机的激振力和偏心块质量、偏心半径以及电机角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关系,所以,电机在运行中偏心块的转动惯量很大,这样就使得电机轴承在运行中所承受的径向压力不是稳定的,而是冲击性压力。为了使振动电机能长期稳定的工作,现有振动电机的转子轴和轴承都要经过精密的设计和制造,特别是大激振力振动电机,为了满足振动冲击负荷,必须选用大型号的滚动轴承。这样,与普通电机相比,在同等转速条件下,振动电机轴承滚珠的线速度远远高于普通电机,这是现有振动电机轴承温升过高、损坏频繁的主要原因。再则,现有振动电机由于结构原因,轴承座必须装在机壳内,而且根据强度需要,机壳和轴承座都设计的较厚,无形中又增加了轴承散热的难度。加之轴承两端外压盖轴孔与转轴之间必须有一定间隙,造成轴承室密封困难,粉尘容易进入轴承室,使得现有振动电机轴承损坏过快,严重影响振动电机的使用寿命。
现有振动电机的偏心块装在电机的两端,相距较远,如果安装时出现偏差不在一条水平线上,振动电机会出现扭振现象,严重影响振动电机的正常使用。另外,现有振动电机单台不能形成直线振动。只有将两台同步振动电机并排做反向旋转时才能产生直线振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振动电机因轴承散热困难,密封不严等问题造成振动电机使用寿命过短以及单台振动电机无法产生直线振动等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箱式直线振动电机,该振动电机不仅散热性能好,密封防尘,而且将两台电机融为一体,直接产生直线振动,振动效率高,使用方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振动电机的振动体为箱式结构,两根转子轴并排安装在箱体内,而振动电机的电磁部分则分别安装在电机两侧,定子线包通过箱体的定位装置与转子精确配合,右边带动前转子轴,左边带动后转子轴,使之产生同步、反向旋转,得到所需要的直线振动。所有激振偏心块对称安装于箱体转轴中间,轴承位于其两端,这样,使电磁热量和轴承势量分体散发,进一步改善整个振动电机的散热条件。箱式结构的振动机壳将轴承室和机壳合为一体,轴承直接装于机壳内,这样不但提高了两轴承之间的同心度,而且省去了轴承座,减掉了因轴承座而增加的散热壁厚度,使轴承的散热壁厚度仅剩下机壳壳体一层。
箱式振动电机的转动部分全部在壳体内,不存在转轴外露部分,所以,也没有转轴和轴孔间隙的密封难题。整个电机密封严实,有效地避免了粉尘通过轴孔间隙进入轴承室现象的发生。
箱体中每根转子轴上装三块激振偏心块,中间较厚的一块为固定偏心块,两边二块为调整偏心块,可根据工作需要将激振力在调整范围内无级调整。由于激振偏心块集中安装,减少了因偏心块角度差异造成的扭振发生,提高了振动电机的使用性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振动电机轴承的散热性能好,整机密封防尘,扭振现象少,可直接产生直线振动。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定子,2、电机转子,3、电机轴,4、可调偏心块,5、固定偏心块,6、轴承,7、内压盖,8、外压盖,9、地脚孔,10、机壳。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电机两侧的定子线包(1)通入三相交流电流后分别形成一个顺时针和一个逆时针不同方向的两个旋转磁场,不同方向的两个旋转磁场又分别带动箱体中的两根转子轴(3)作同步,反向旋转,在偏心块(4)、(5)的作用下,产生惯性直线振动,通过轴承(6)和与振动设备相连接的地脚孔(9)将激振力传递给工作负荷。内压盖(7)起固定轴承作用,外压盖(8)起密封防尘作用。调整可调偏心块(4)与固定偏心块(5)的相对角度,可无级调整激振力的大小,满足工作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华,未经魏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36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离子选择性电极用感应膜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电缆剥皮机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