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化法黄酒酿造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87788.0 | 申请日: | 2010-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7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徐岩;赵光鳌;陈建新;盛凤云;刘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G3/02 | 分类号: | C12G3/02;C12R1/865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王秀丽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化 黄酒 酿造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化法黄酒酿造工艺。
背景技术
黄酒(Chinese rice wine)是我国的国粹之一,它主要是以稻米、黍米等为主要原料,经浸米、蒸煮、糖化发酵、压榨、过滤、煎酒、贮存、勾兑而成。
传统黄酒酿造中,浸米与蒸饭均是重要的工艺环节,其目的主要是使大米等谷物中的淀粉吸水糊化,使淀粉结晶构造破坏而α化,有利于淀粉酶、糖化酶的作用。但传统浸米和蒸饭环节有以下不足:(1)产生大量洗米、浸米废水,尤其是浸米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排污压力非常大,是目前黄酒厂面临的十分严峻的问题;(2)能量消耗很大;(3)米饭的输送困难,一般多采用高层建筑厂房利用落差来便于米饭的输送,投资费用增加;(4)易有米饭加热不均匀,出现夹生和过熟现象;(5)米饭不能保存,易发生回生。
液化法黄酒酿造新工艺是对传统工艺的革新,其将原料适当粉碎后用淀粉酶进行适度液化,省去浸米和蒸饭过程,所以在节能减排方面充分显示优势,且具有效率高、原料适应性强、易于自动化等优点,有利于清洁生产。中国专利200510049591公开了一种大米全液态发酵酿酒工艺,先将大米粉碎成粉,再加入α-淀粉酶液化,然后把液化液升温灭酶后冷却,分批送至发酵罐投料,再相应分批加入糖化酶、麦曲、黄酒专用活性干酵母,控制pH在4.2-5.0、温度15℃-35℃,间歇通风发酵。虽然上述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化法酿酒工艺,但是未见大米液化程度的控制。一般传统液化法黄酒方案,均不控制液化程度而彻底液化后发酵,也有液化后糖化再用糖化液发酵,导致传统液化法工艺所酿黄酒酒质较低,不易达到国标要求,如固形物含量在2g/L左右,氨基氮0.05g/L左右(岳春、周尚、陈明忠等,全液态化生产红薯叶保健黄酒的研究,中国调味品,2008,3)等,与国标规定的固形物至少须7.0g/L、氨基氮至少须0.2g/L均有不少差距。目前,尚未有文献或专利公开大米的液化程度对黄酒酿造所产生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品质黄酒的液化法酿造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为:
用高温淀粉酶对原料大米进行液化,控制液化醪粘度在15000-8000pa·s,使米中的长链淀粉适度变为短链的糊精、寡糖。
将原料米粉碎至粉碎度20-30目,按固液比1∶1.6-1∶2.2加水,按照原料大米质量添加高温α-淀粉酶3-6U/g,100℃液化5-7min,水冷至室温,液化醪粘度经旋转粘度仪测定在15000-8000pa·s。按照原料大米质量,添加麦曲5-8%和10U/g的糖化酶,接种酵母10%,控温30℃前酵5天,15℃后酵15天,压滤后85℃、30min煎酒得原酒。
所述大米可以是籼米、粳米、糯米,或者是籼米、粳米、糯米的碎米;所述黏度的测定采用旋转黏度测定仪。
所述酵母为黄酒酵母在10°麦汁或米汁中扩培后的产物或者为黄酒酒母。
本发明通过对黄酒液化法酿造过程中液化程度的控制,明显提高了传统液化法黄酒的品质,并在节省麦曲的基础上酿造出符合国标、质量上乘的黄酒,解决了传统液化法生产的黄酒质量不高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液化法黄酒酿造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α-淀粉酶6U/g,粉碎度30目,液化5min
选用500g大粒饱满新鲜糯米,干法粉碎,粉碎度30目,加水1000mL和高温α-淀粉酶3000U,100℃液化5min,水冷至室温,液化醪粘度为12020pa·s。添加麦曲40g和5000U糖化酶,接种酵母50mL(10°麦汁扩培),控温30℃前酵5天,15℃后酵15天,压滤后85℃煎酒30min得原酒(见图1)。
原酒各指标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液化法原酒小试的各指标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77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缝纫设备的布料拾取装置及其布料拾取单元
- 下一篇:一种吸油棉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