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漆包线下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45514.5 | 申请日: | 201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4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李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蓉胜超微线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67/04 | 分类号: | B65H6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李双皓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漆包线 下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漆包线生产方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漆包线下线方法,适用于0.100以下规格的漆包线下线时使用。
背景技术
在漆包线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包漆机排线导轮上的漆包线缠绕到线盘上,漆包线在包漆机收线轴上的原线盘绕满以后,需要更换新的线盘。这时候,就需要一种下线方法,在不停机的情况下,能把漆包线绕到新线盘上。如图2,现有技术的漆包线下线方法是在新线盘上粘上双面胶,新线盘顺时针翻动到排线导轮和原线盘之间的位置,然后手工用下线导轮把漆包线挑起来,压在双面胶上,剪断漆包线与原线盘的连接,漆包线粘在新线盘上,在新线盘筒底放置隔胶纸,漆包线更换到新线盘继续缠绕,从而达到更换线盘的目的。该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1、由于下线的时候需要使用专用的双面胶和隔胶纸,生产成本较高。
2、在天气炎热的时候,双面胶容易渗出一层隔胶纸,需要加放一层隔胶纸或者购买更高级的双面胶,造成生产成本升高。
3、使用双面胶完成漆包线下线方法,如图5,会导致线盘底部有少量的剩余线材被粘住而无法使用,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漆包线下线方法,操作简单,生产成本降低,不浪费材料。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漆包线下线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原线盘满盘,在新线盘轴的外表面涂覆润滑油;
步骤二:新线盘移动至排线导轮和原线盘之间的位置;
步骤三:手工用下线导轮把漆包线挑起来,压在润滑油上,并顺着新线盘转动,所产生的剪切力就把漆包线剪断;
步骤四:漆包线更换到新线盘继续缠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方法使用润滑油代替双面胶下线。本方法所使用的润滑油比双面胶具有更低的粘性,漆包线在润滑油上移动时会产生一定的阻力。当工人使用下线导轮把漆包线挑起来,压在润滑油上并顺着线盘转动的时候,所产生的剪切力就能把漆包线剪断,而漆包线在润滑油上移动产生的阻力,能把漆包线固定在新线盘上,从而达到更换新线盘的目的,而润滑油的粘性较低,并不能把漆包线紧紧地粘在线盘上,从而避免了线盘底部线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漆包线下线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现有技术漆包线下线方法的正视和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漆包线下线方法的正视和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线材使用完后线盘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现有技术线材使用完后线盘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见图1、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漆包线下线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原线盘1满盘,在新线盘2轴的外表面涂覆润滑油;
步骤二:新线盘2移动至排线导轮和原线盘1之间的位置;
步骤三:手工用下线导轮把漆包线挑起来,压在润滑油上,并顺着新线盘2转动,所产生的剪切力就把漆包线剪断;
步骤四:漆包线更换到新线盘2继续缠绕。
所述步骤一中,当原线盘1绕满漆包线后,把一个贴好小工号纸的新线盘2放于包漆机收线轴上,旋紧。
所述步骤一的操作方法为,用蘸了润滑油的2号美工画笔,逆着新线盘2旋转的方向,在新线盘2上轻轻地涂上润滑油,涂润滑油时间为3-5秒,优选为4秒,以控制油量。
所述步骤二中,按动包漆机上的“换盘”按钮,使原线盘1和新线盘2的位置交换,这样,漆包线从包漆机的排线导轮要经过新线盘2,才能继续绕在原线盘1上。
所述步骤三中,待漆包线接近涂在新线盘2上的润滑油时,迅速使用下线导轮把漆包线挑起压在涂在新线盘2的润滑油上,下线导轮沿着新线盘2转动的方向运动,从而把漆包线剪断。
把残留漆包线头绕在新线盘2上用缠绕过程中的漆包线压住,完成更换新线盘的作业。
如图5,采用本发明的方法,由于润滑油的粘性较低,并不能把漆包线紧紧地粘在线盘上,漆包线可全部使用,从而避免了线盘底部线材的浪费。
上述所列具体实现方式为非限制性的,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内,进行的各种改进和变化,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蓉胜超微线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蓉胜超微线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55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识别生猪个体及保存生猪个体采食量的装置
- 下一篇:LED灯电源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