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绿色荧光蛋白和红色荧光蛋白的双荧光共定位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83669.0 | 申请日: | 201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3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林坚;夏斌;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C12N15/62;C12N15/63;C12N1/15;C12N1/19;C12N1/21;C12N5/10;C12Q1/02;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任凤华 |
地址: | 100871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绿色 荧光 蛋白 红色 定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绿色荧光蛋白和红色荧光蛋白的双荧光共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研究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PPI)是研究细胞中信号通道和传导的基础。细胞内部的动态和平衡态、内部变化和细胞生理功能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信号网络进行调节。检测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生物学功能是目前生物医药领域的热点之一。
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调节特定的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为一些疑难杂症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的可能性。因此,无论是学术科研机构还是制药公司对这一领域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发现和调节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作,为临床治疗找到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在生物体外有很多种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其中大多需要首先将这些蛋白从其生理环境中纯化出来才可以使用。因为只有将所研究的蛋白还原到自然细胞生理状态下进行研究,我们才能得到准确空间信息,因此能够用于活细胞中生理水平PPI的分析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类似的技术包括: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FRET)、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FC)、荧光互相关谱(FCCS)等。在这些方法中,双色荧光共定位技术是较为普遍的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之一,并且广泛用于研究各类细胞和生物中。另外,亚细胞定位、多蛋白质分析同样也能够被双色荧光共定位技术检测出来。
绿色荧光蛋白GFP和红色荧光蛋白RFP蛋白,是自发荧光蛋白中最重要的成员。它们分别是从水母victoria和珊瑚Discosma中分离得到的自发荧光蛋白。它们的光谱范围分别是359nm-509nm和558nm-702nm。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待测蛋白是否相互作用的融合蛋白组。
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检测待测蛋白是否相互作用的融合蛋白组,为如下1)和2):
1)由荧光蛋白A、待测蛋白A和核输出信号组成的融合蛋白;
2)由荧光蛋白B、待测蛋白B和核定位信号组成的融合蛋白;
所述荧光蛋白A与所述荧光蛋白B为发不同颜色荧光的荧光蛋白;
所述1)所示融合蛋白片段与2)所示融合蛋白片段分别独立包装;
所述待测蛋白A和待测蛋白B是待检测是否相互作用的两个蛋白。
上述融合蛋白组中,所述1)所示融合蛋白中,荧光蛋白A、待测蛋白A和核输出信号顺次连接;
所述2)所示融合蛋白中,待测蛋白B、核定位信号和荧光蛋白B顺次连接。
上述融合蛋白组中,所述荧光蛋白A为红色荧光蛋白或绿色荧光蛋白;所述荧光蛋白B为红色荧光蛋白或绿色荧光蛋白。
上述融合蛋白组中,所述绿色荧光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红色荧光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所述核输出信号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所述核定位信号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
上述任一所述1)所示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上述任一所述2)所示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下Ⅰ、Ⅱ或Ⅲ所示的重组表达载体、重组菌、转基因细胞系或表达盒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Ⅰ、含有上述任一所述1)所示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重组菌、转基因细胞系或表达盒;
Ⅱ、含有上述任一所述2)所示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重组菌、转基因细胞系或表达盒;
Ⅲ、含有上述任一所述1)所示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和上述任一所述2)所示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重组菌、转基因细胞系或表达盒。
上述重组表达载体、重组菌、转基因细胞系或表达盒中,所述Ⅰ中所述重组表达载体为如下a所示;所述Ⅱ中所述重组表达载体为如下b所示;所述Ⅲ中所述转基因细胞系是将a所示重组表达载体和b所示重组表达载体转入细胞得到的;
a、按照如下方法得到的重组表达载体:在载体pmWasabi-C的多克隆位点间插入所述核输出信号的编码基因和待测蛋白A的编码基因,使绿色荧光蛋白的编码基因、待测蛋白A的编码基因和核输出信号的编码基因顺次连接为融合基因;
b、按照如下方法得到的重组表达载体:在载体pDsRed1-N1的多克隆位点间插入所述核定位信号的编码基因和待测蛋白B的编码基因,使待测蛋白B的编码基因、核定位信号的编码基因和红色荧光蛋白的编码基因顺次连接为融合基因。
上述转基因细胞系中,所述宿主细胞为Hela细胞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36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