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29404.2 | 申请日: | 201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5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郑玉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玉清 |
主分类号: | A61K39/09 | 分类号: | A61K39/09;A61K39/116;A61K39/095;A61K39/102;A61K39/112;A61K39/085;A61K39/39;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肺炎 球菌 结合 疫苗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肺炎球 菌多个血清型荚膜糖与蛋白载体结合的新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来源于不同血清 型的荚膜糖通过与蛋白载体的化学结合后,以2价血清型荚膜糖-蛋白结合体和/ 或多价血清型荚膜糖-蛋白结合体形式存在于疫苗中。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的新的肺 炎球菌结合疫苗的制备方法,以及新的细菌荚膜糖蛋白结合疫苗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引发的疾病是全球儿童尤其是发展 中国家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最主要病因,肺炎球菌的疾病负担主要来自于2岁 以下儿童和老年人,肺炎球菌疾病已成为全球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全球每 年约1,060万5岁以下儿童罹患肺炎球菌疾病,WHO估计每年有160万人死于肺 炎球菌疾病,包括70~100万5岁以下的儿童,其中大多数是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的儿童(http://www.who.int/biologicals/areas/vaccines/pneumo/en/)。全球通过接种 疫苗可预防的小于5岁儿童死亡疾病中,肺炎球菌疾病为第1位,占28%(杨永 弘,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4:376-377)。肺炎球菌疾病死亡人数已超过艾滋病、疟 疾和麻疹死亡人数的总和(Obaro,Expert Rev Vaccines.2009;8(8):1051-1061)。季节 性流感病毒、H1N1流感病毒、HIV病毒感染和其他与免疫缺陷相关的病症使罹患 肺炎球菌病的几率大增。美国CDC公布上世纪每次流感大流行,继发的肺炎球菌 疾病是发病和死亡的最主要病因,在季节性流感流行期间也观察到同样的情况 (http://www.cdc.gov/h1n1flu/vaccination/provider/provider_pneumococcal.htm)。
肺炎球菌诱发的严重疾病包括肺炎、脑膜炎和败血症,中耳炎、鼻窦炎和气 管炎也为常见,但感染的临床症状略轻。暴露于肺炎球菌后,常出现暂时性鼻咽 部细菌定植但并不发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肺炎球菌可造成呼吸系统的局部感 染,如急性中耳炎、鼻窦炎等;肺炎球菌进入下呼吸道导致肺炎;进一步,肺炎 球菌侵入血液、脑脊液或其他原本无菌的部位时所形成的感染性疾病,称为侵袭 性肺炎球菌疾病(Invasive Pneumococcal Disease,IPD),菌血症性肺炎、菌血症发 热、败血症和脑膜炎是IPD的主要临床表现。
肺炎球菌感染的高发人群是<5岁儿童和≥65岁的老人,其中<2岁儿童发病 率最高。美国在大规模使用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前,IPD在≤12月龄幼儿中的年发 病率为167/10万,在6~11月龄幼儿中的发病率达到235/10万的高峰,在12~23 月龄幼儿中的发病率为203/10万,而整体人群的发病率只有24/10万。在欧洲和 美国,IPD的年发病率为10~100例/10万。发展中国家中5岁以下儿童中IPD的 发病率要比工业化国家高好几倍。我国1996~2000年<5岁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中,肺炎是首位原因(773/10万),占全部死亡的19%(杨永弘,中国疫苗和免 疫,2008;14:4:376-377)。
肺炎球菌是革兰阳性、具有荚膜的双球菌。荚膜多糖(Polysaccharides,PS) 为其主要致病毒力因子。根据荚膜多糖的成份差异,将肺炎球菌区分46个血清群 91个血清型。不同年龄、时间和地理区域的优势流行血清型分布谱也有所不同, 但常见的血清型在全球各地都有所发现,且全球常见的致病血清型是一致的。从 全球范围来看,约20余种血清型与超过80%发生在各年龄段的IPD有关。全球最 常见的血清群是6、14、19,然而在发展中国家幼儿IPD中主要是1、5、8血清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玉清,未经郑玉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294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红外粒子波发射器
- 下一篇:一种浙贝母花微粉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