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水稻螟虫试验准确性的接虫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09101.4 | 申请日: | 201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5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顾中言;徐德进;徐广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A01G16/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牛莉莉 |
地址: | 2100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水稻 螟虫 试验 准确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水稻螟虫试验准确性的接虫方法,属于农业科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稻螟虫是一类为害水稻的钻蛀性害虫,对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研究水稻螟虫对水稻的危害特性、检定水稻品种对水稻螟虫的抗感程度,化学农药对水稻螟虫的防治效果等,通常需要将水稻螟虫转接到盆栽水稻植株上,以便在可控条件下开展研究工作。
水稻螟虫,包括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和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都是以初孵蚁螟侵入植株内部取食造成对水稻植株的危害,并且蚁螟从卵块孵化到侵入植株的时间愈短,侵入的成活率就愈高。
目前,盆栽试验中普遍采用的水稻螟虫的接种方法是用毛笔将已孵化的蚁螟逐头移接到水稻植株上。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蚁螟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钻蛀到水稻植株体内而影响蚁螟的侵入成活率,并且由于是逐头移接,早移接的与迟移接在时间上相差较远,蚁螟的侵入成活率也就不一样,同时,毛笔会对初孵蚁螟的虫体造成伤害,致死率高。由于盆栽试验量大,往往需要多人接虫,而不同人员接虫的熟练程度与用力的轻重不一样,造成蚁螟的侵入成活率不一样。
由于存在上述不足之处,虽然向每个植株上移接了相同数量的蚁螟,但是各植株上存活的蚁螟数量较少、侵入成活率较低且各植株间蚁螟侵入状态(即蚁螟侵入数及侵入成活率)的一致性较低,致使统计学意义上的变异系数过大,直接影响水稻螟虫试验的准确性。此外,采用这种接虫方法不但需要大量试验人员,而且劳动强度较高,费工、费时,试验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提高水稻螟虫试验准确性的接虫方法,此法简便、快捷,显著提高螟虫的侵入成活率及各植株间蚁螟侵入状态的一致性,可显著提高水稻螟虫试验的准确性。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提高水稻螟虫试验准确性的接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盆钵内容物中播种培育或移栽培育水稻植株;
(2)室内饲养或田间捕捉水稻螟虫成虫,待其交配产卵时,收集同日龄的卵块若干,在放大镜下估测这些卵块中含卵数目,然后将它们编号并放入恒温恒湿箱中保藏备用,备用卵块变黑时预示该卵块即将孵化;所述水稻螟虫为二化螟、三化螟、大螟之一或任意组合;
(3)将变黑的含卵数目接近预先规定数目的同日龄备用卵块分别放入与各盆钵对应的接虫管的一端,并将所述接虫管的另一端插入对应盆钵内容物中,使所述接虫管放置备用卵块的端口与水稻植株叶鞘相对;所述接虫管是折弯呈一定角度的空心管;
(4)按预先规定时间,等待备用卵块孵化的蚁螟侵入水稻植株,然后统计结果。
本发明的进一步完善如下:
1.所述盆钵内容物为土壤;
2.所述恒温恒湿箱为人工气候箱;
3.所述人工气候箱的参数设置为温度25-28℃,相对湿度80-100%;
4.所述接虫管折弯所呈角度可任意调整;
5.所述接虫管折弯所呈角度的范围是90-180°;
6.所述接虫管的管径与放入的备用卵块的大小相适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a)采用本发明方法,蚁螟在从卵块中孵化出来的第一时间即开始爬向水稻植株并随后完成钻蛀,避免了毛笔接虫法对虫体的损伤,同时避免了毛笔接虫法因移接时间较长等因素带来的蚁螟侵入成活率低、各植株间蚁螟侵入状态一致性较低等不利影响。
b)本发明方法充分利用了蚁螟的向光性,蚁螟会自主从接虫管中爬向植株,直接或吐丝下垂转移至水稻植株上,整个过程模拟田间自然状态,使水稻螟虫试验更具实用价值。
c)本发明方法预先对卵块中含的卵进行计数,可保证水稻植株上接入的蚁螟数量基本一致。
d)本发明方法中,接虫管是一空心管,其一端插入盆钵内容物中,使管内始终保持一定湿度,避免卵块因过干无法孵出蚁螟;
e)本发明方法简便、快捷,可同时大批量进行水稻螟虫接虫,大大减少所需试验人员的数量,并显著降低劳动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91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密平绒的制织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肠胀气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