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取代苯基呋喃甲醛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作为昆虫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用途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100979.1 申请日: 2010-01-25
公开(公告)号: CN101755801A 公开(公告)日: 2010-06-30
发明(设计)人: 杨新玲;王振;梁沛;董玮;徐焱;凌云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A01N47/34 分类号: A01N47/34;C07D307/52;A01P7/0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193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取代 苯基 呋喃 甲醛 氨基硫脲 化合物 作为 昆虫 酪氨酸 抑制剂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取代苯基呋喃甲醛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的新用途,尤其是涉及该类化合物作为昆虫酪氨酸酶抑制剂的应用。

背景技术

酪氨酸酶(tyrosinase)又叫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或phenoloxidase,P0),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酪氨酸酶是二价铜离子(Cu2+)与酶蛋白相结合的一种金属酶,兼有加氧酶和氧化酶的双重功能,能将单酚加氧成二酚,又可以将二酚等多元酚氧化成醌,进而生成黑色素(J.Agric.Food Chem.,1996,44(3):631-653)

酪氨酸酶作为生物体内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与昆虫伤口的愈合、免疫、新表皮的形成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同时与人各种色素皮肤病、黑色素肿瘤以及果树的褐变、营养缺失等也有密切关系。目前对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是一个热点问题。酪氨酸酶抑制剂通过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影响昆虫的正常生理活动和发育;在预防和治疗色素沉积及黑色素瘤等疾病、生产美白祛斑化妆品以及果蔬保鲜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市场。目前已知的酪氨酸酶抑制剂主要有熊果苷、曲酸、L-抗坏血酸、氢醌、托酚酮等(厦门大学学报,2007,46(2):274-281),但是这些抑制剂存在着各种不足:氢醌虽然有较高的抑制活性,但是对皮肤刺激较大,目前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被禁止使用;托酚酮抑制活性高,但是由于副作用明显而限制了其在药学领域的应用(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16(2008)1096-1102);曲酸、熊果苷抑制效果差,L-抗坏血酸存在化学性质不稳定等缺点;另外,在医药行业里有很多植物提取物作为酪氨酸酶抑制剂的报道,多数为中药材植物的提取物,如白蒺藜提取物的抑制率为43.8%(华西药学杂志,2006,21(1):050-052)。但植物提取物受产地、提取条件等影响,活性差距很大,且提取物通常情况下受本身色泽等性质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上受到很大限制。

昆虫的一生需要多次脱去旧表皮、形成新表皮才能完成整个生活史。而酪氨酸酶是昆虫新表皮形成所不可缺少的关键酶。另外,酪氨酸酶还是昆虫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抵御侵入昆虫体内的病原菌、有毒化合物及促进伤口愈合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果该酶活性被抑制,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昆虫的生长发育受阻,最终导致其死亡。如果与昆虫病毒、细菌类生物农药联合使用,理论上也可以显著增强其杀虫效果。但目前以昆虫酪氨酸酶为主要靶标的杀虫药剂市场上尚未见到,也未见相关文献报道。因此,研究开发对昆虫酪氨酸酶具有较强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将为新型杀虫剂的创制提供新途径,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取代苯基呋喃甲醛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由于含有硫脲类结构,是很好的铜离子螯合剂,目前对于该类化合物的研究比较少,主要集中在合成研究及其作为中间体的应用上(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2003,3,313-318;)。另外,Barsanti,Paul等人报道了取代基为4-OCH3、4-F、4-Cl、3-Cl等的该类化合物的抗病毒和免疫增强功能(WO2004060308),Xiaohui Du等报道了取代基为4-Cl、4-Br、3-Cl、2-OCH3的该类化合物的锥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活性(J.Med.Chem.2002,45,26952707),关于该类化合物作为昆虫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用途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取代苯基呋喃甲醛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I)的新用途,即对昆虫酪氨酸酶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以作为酪氨酸酶抑制剂在害虫防治中应用,本发明中的昆虫特指棉铃虫。

本发明所述的取代苯基呋喃甲醛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是指具有以下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

R为2-Br,4-Br,3-F,4-F,2-Cl,3-Cl,4-Cl,2-NO2,3-NO2,4-NO2,2,5-Cl2,2,4-F2,2,4,6-Br3,2,4-NO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009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