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0583.X | 申请日: | 200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1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江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天河庐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济元 |
地址: | 510006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动 生物膜 反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废水或污水的生物处理,具体涉及好氧工艺的生物膜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生物膜处理是一种重要的污水处理方法,生物膜处理反应器是其主要处理设备,它包括曝气生物滤池和移动床生物膜或流化床生物膜反应器,这些反应器在污水处理实践中表现较好的处理效果,正在逐步应用于工程实际中。
现有生物膜反应器在污水与生物膜充分接触方面做了很多改进,如专利号为200420017804.4的“水力旋转生物膜反应器”,该反应器主要由反应槽和支承在反应槽上的水力旋转装置组成,它利用水力推动所述的水力旋转装置在反应槽旋转,在此过程中,水力旋转装置中下半部料斗内的生物填料上的生物膜与污水接触发生生物反应,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当水力旋转装置转出水面时,料斗内的生物填料和污水便与空气接触而曝气。可见,上述专利方案明显存在下述不足:采用半浸和自然曝气工作方式,不仅污水与生物膜的接触时间短,而且曝气效率低,污水处理效果明显受限。专利号为200410077611.2的发明专利披露了一种全浸式强制曝气的主动型的生物膜反应器,该反应器进行了两点较大的改进,一是将水力驱动转笼完全浸在水中,二是由水力驱动转笼的空心轴通入压缩空气进行强制曝气。上述发明专利方案较好地克服了上述实用新型专利方案的不足,但是仍存在下述不足:一是生物填料与污水接触的流程短,污水在水力驱动转笼转动1/4~1/2转时均已离开水力驱动转笼;二是强制曝气需要额外的能源提供压缩空气,运行成本明显较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延长污水与生物膜接触的流程,进一步提高污水的生物膜处理效果。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主动床生物膜反应装置,该装置包括横卧的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其中第一反应器位于第二反应器之上,二者串联连接;所述的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分别包括一圆柱形的反应筒和支承在反应筒内的旋转叶轮,其中,
所述的反应筒的上方设有切向进水口,一头的上方设有扇形的出水口;所述的旋转叶轮的横断面呈辐射状,由表面密布有透气孔的一头封闭的空心轴和焊接在空心轴上的两面粘贴有生物膜的叶片构成,所述的旋转叶轮上相邻的两叶与所述反应筒的内壁围成封闭的空间。
本发明所述的反应装置,其中所述旋转叶轮的叶片的横断面可以的直线形,也可以是以所述空心轴为基圆的渐开线形,最好是后者,以利于减小转动阻力;当所述的叶片为直线形时,相邻的两叶与所述反应筒的内壁所围成封闭的空间为横断面为扇形,当所述的叶片为渐开线时,相邻的两叶与所述反应筒的内壁所围成封闭的空间为横断面近似扇形。
本发明所述的反应装置还包括两空气压缩装置,每一空气压缩装置由一活塞式气泵和一曲柄组成,两空气压缩装置中活塞式气泵分别设在反应筒支承空心轴封闭一头的端面上,其中,每一空气压缩装置中曲柄的一头与反应器中旋转叶轮的空心轴的头部固定连接,另一头与活塞式气泵的活塞杆铰接,活塞式气泵的缸体头部与反应筒端面铰接,构成一曲柄导杆机构;每一空气压缩装置中活塞式气泵的空气出口与反应器中旋转叶轮的空心轴敞开的一头连接。此举,当污水位较高或将整个反应装置安装在地下时,利用水位落差的势能驱动反应 器旋转叶轮转动,再由曲柄带动空气压缩装置工作,将空气经所述的空心轴压至反应器强制曝气。
本发明所述的反应装置还包括一箱体,该箱体为将两反应器封闭在其内的六面体,其上下分别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其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匀流区、第一集水区、第二集水区和汇流区,其中,所述的匀流区设在第一反应器的上部,分别与进水管和第一反应器的切向进水口连通;所述的第一集水区和第二集水区分别设在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的扇形出水口的头部,其中第一集水区分别与第一反应器的扇形出水口和第二反应器的切向进水口的连通,第二集水区分别与第二反应器的扇形出水口和第二反应器下部的汇流区连通;所述的汇流区设在第二反应器的下部,分别与第二集水区和出水管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05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氧化甲基锡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影像显示系统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