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烟包松散处理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38260.2 | 申请日: | 200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14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马铁兵;王永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智思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B3/06 | 分类号: | A24B3/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0036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松散 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烟草制丝生产工艺中对烟包在回潮前进行松散处理的设备。
背景技术:
对回潮前的片烟烟包进行松散是卷烟生产企业在制丝生产中的主要工艺环节之一。在 对片烟烟包进行松散的时候,在提高松散率的前提下,要尽量避免烟片产生造碎;同时, 还要避免因温度等的变化造成的烟片香气损失。
现有的烟包松散回潮处理方法主要有:切片回潮、真空回潮、微波松散等。所处理的 烟片或者造碎损耗较大,例如切片回潮;或者松散率较小,例如真空回潮;或者处理温度 过高,影响片烟香气。
为提高物料的的松散率,降低造碎,现多采用上述几种方法的组合,包括切片+真空 回潮方法、微波松散+真空回潮方法等。但该类方法工艺流程复杂,工序线过长,其相应 采用的松散处理设备都存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保持较低造碎率的前提下获得较高松散 率、且工艺成本较低的烟包松散处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烟包松散处理设备,包括烟包输送装置、松散装置和烟片输送装置; 所述松散装置为一振动松散机,包括用以容纳烟包的振动箱体;振动箱体的上部装有弹性 烟包稳定压板,以压住烟包顶部,保证烟包在被振动和前进过程中始终保持烟片层方向垂 直于支撑板面;振动箱体底部铺设若干条支撑板;支撑板下方装设烟片输送装置;振动箱 体的底部装设若干个振动弹性支撑件,振动弹性支撑件在振动电机的驱动下带动振动箱体 振动。
为了提高设备操作自动化程度,在烟包输送装置与振动箱体之间可设置斜面滑板,该 斜面滑板下端设有立包辊,立包辊与支撑板距离大于半个烟包的长度,以使送入振动箱体 的烟包在自身重力和立包辊的支撑力作用下,使其片烟层方向自动垂直于支撑板板面。
振动箱体底部的支撑板可呈倾斜向下布置,以保证烟包在振动过程中不断前进。在烟 包被送入振动箱体内的预定位置后,烟包顶部被弹性烟包稳定压板压住,烟包在被振动和 前进过程中始终保持烟片层方向垂直于支撑板板面,经振动松散的烟片可顺利地通过振动 箱体底部的支撑板间隙落入其下方的烟片输送装置。
振动箱体上方可装设蒸汽喷嘴。在烟包振动过程中向烟包喷射蒸汽,以提高烟包耐加 工性,降低烟片间的汁液粘度,以提高烟包的松散效率,降低造碎。
振动箱体的两侧可装设光电开关或其它感应元件,以感应烟包是否到达预定位置,并 启动蒸汽喷嘴。
实际使用时,将脱箱后的片烟烟包通过烟包输送装置送入振动松散机,烟包沿滑板下 滑的过程中通过立包辊,在重力和立包辊的支撑力作用下竖立于振动箱体内,烟片层方向 垂直于支撑板面。振动箱体上部的烟包稳定压板在弹簧弹力或其他弹性力的作用下压住烟 包顶部,保证烟包在振动和前进过程中保持烟片层方向垂直于支撑板面。振动箱体两侧的 光电开关或其他感应元件感应到片烟烟包到达预定位置时,启动蒸汽喷嘴开始向烟包顶部 喷射蒸汽。装载了烟包的振动箱体由振动电机带动振动,烟包在振动过程中沿支撑板的倾 斜方向前进,表层烟片在振动下不断剥离下来,分离出的烟片通过振动箱体底部的支撑板 间隙落入其下方的烟片输送装置,支撑板呈倾斜向下布置。皮带输送机将分离出的烟片送 入下一处理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片烟烟包松散时,无需切片,也无需使用耙辊进行机械式 强力松散,完全通过振动使烟片自然剥离,极大地减小了片烟造碎。
二、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片烟烟包松散时,无需对烟包进行高温加温,能够最大程 度保持片烟的香气,为高档片烟的松散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三、整体设备结构简单,可以单独实现烟包松散,也可以与其他烟包松散回潮处理方 法组合,改善烟包松散回潮的各项指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实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智思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智思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82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