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型的发动机连杆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32506.5 | 申请日: | 200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50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发明(设计)人: | 赵黎斌;汪景峰;姚平飞;黄宵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7/02 | 分类号: | F16C7/0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00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型 发动机 连杆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进型的发动机连杆。
(二)背景技术
发动机连杆是汽车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其作用是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并将作用在活塞上的力传给曲轴。发动机连杆主要由大端盖、连杆体和连杆螺栓三部分组成,其中大端盖、连杆体以连杆螺栓连接而成。现有发动机连杆由连杆体和盖的接合面锯齿及连杆螺栓与螺栓孔定位,其定位精度受限于接合面锯齿及连杆螺栓与螺栓孔加工精度。以这种定位方法组装而成的发动机连杆,由于受锯切、拉削加工精度所限,致使相互对合连接成的连杆会存在大的装配误差,对连杆质量和使用有影响。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型的发动机连杆,不仅可以提高连杆的抗拉及抗压强度,还能提高连杆加工及装配精度,而且能减少连杆加工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改进型的发动机连杆,包括杆身,位于杆身上端的可与活塞连接的带有小端孔的小端部、位于杆身下端的大端部和与大端部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的大端盖,所述大端部和大端盖之间形成有大头孔,所述大端部和大端盖的啮合面为胀断形成,且与杆身中线成45°夹角。
为防止连杆瓦转动和轴向窜动,所述大端部上加工有上连杆瓦止口;所述大端盖上加工有下连杆瓦止口;为了方便加工和安装,所述上连杆瓦止口轴线和下连杆瓦止口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为了提高连杆的抗拉、抗压强度,所述大端盖背部外轮廓的截面为上底为两相交斜线或外弧形、腰部为圆弧的梯形结构。
为了提高连杆杆身具有抗拉及抗压强度,所述杆身截面为工字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连杆体和大端盖的啮合面为连杆整体胀断形成,胀断后断裂面有极高的啮合性和配合精度,无需再加工;分离后的大端盖与连杆体在断裂面处自然啮合、精准合装,装配误差极小;啮合面为与杆身中线成45°夹角减少了分解后端盖的横向尺寸,便于将活塞连杆安装在汽缸中。
2、大端盖背部外轮廓的截面为上底为两相交斜线或外弧形、腰部为圆弧的梯形结构,减少了应力集中,提高连杆的抗拉及抗压强度;改善了连杆毛坯锻造工艺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3、所述上连杆瓦止口轴线和下连杆瓦止口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提高连杆机加工工艺性。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杆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大端盖,2杆身,3啮合面,4螺栓,5大头孔,6小端部,7下连杆瓦止口,8上连杆瓦止口,9大端部,a梯形结构,b上底,c腰部。
(五)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改进型的发动机连杆,包括杆身,位于杆身上端的可与活塞连接的带有小端孔小端部6、位于杆身下端的大端部9和与大端部9通过螺栓4连接在一起的大端盖1,所述大端部9和大端盖1之间形成有大头孔5,所述大端部9和大端盖1的啮合面为胀断形成,且与杆身2中线成45°夹角。
如图3所示所述大端部9上加工有上连杆瓦止口8;所述大端盖1上加工有下连杆瓦止口7;所述上连杆瓦止口8轴线和下连杆瓦止口7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如图3所述大端盖1背部外轮廓的截面为上底b为两相交斜线或外弧形、腰部c为圆弧的梯形结构a。
如图2所示所述杆身截面为工字型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25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钢管道梯形螺纹O形圈密封连接管件
- 下一篇:防转型抽油机曲柄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