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面积钛板表面局部厚膜氧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22787.6 | 申请日: | 200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15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李争显;杜继红;高广睿;王少鹏;李晴宇;姬寿长;严鹏;唐勇;徐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5D3/28 | 分类号: | C25D3/28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子安 |
地址: | 710016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面积 表面 局部 氧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面积钛板表面局部厚膜氧化装置。
背景技术
钛材以其耐蚀性能优、比强度高等特点广泛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医疗器械以及建筑等领域。但同时,钛材自身的耐磨性能差、抗氧化性能差等缺点也限制着钛材应用领域的扩大。研究表明,通过在钛表面生成5~100μm的氧化膜可有效地提高其耐蚀性能、耐磨性能、抗氧化性能以及生物活性。在钛表面通过氧化生成厚度大于5μm氧化膜的技术称为厚膜氧化技术,它是一种将欲氧化的钛材置入电解液中,钛材接阳极,不锈钢接阴极,并施加脉冲或直流电,在发生火花放电或微弧放电状态下,钛表面形成厚度为5~100μm的氧化膜。
在厚膜处理过程中,电解的电流密度在0.6-10A/dm2范围内。这样的电流密度对于小件钛零件易于实现表面厚膜处理,但对于面积大于3m2以上的钛表面进行处理时,电源的额定电流必须大于1800A,这种高电压、大电流的电源总功率达到1500KW以上,不仅体积大,并且造价昂贵。为了对大面积钛板表面实施厚膜氧化处理,就需采用对大面积钛板分区域实施多次局部厚膜氧化的方法实现大面积钛板的氧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大面积钛板表面局部厚膜氧化装置,其结构简单、便携、成本低且使用操作简便,能够降低厚膜氧化工艺对电源功率的要求并减小电源的体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面积钛板表面局部厚膜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上部开有矩形口且底部为平面的不锈钢容器以及电源,所述不锈钢容器与置于其开口上的被处理钛板之间形成一用于盛装电解处理液的密封空腔,不锈钢容器上设置有分别与制冷机相接且保证不锈钢容器内部电解处理液的温度在20~30℃的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不锈钢容器和被处理钛板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相接。
所述不锈钢容器和被处理钛板的连接处通过硅橡胶密封圈进行密封。
所述不锈钢容器为上部开口的立方体容器。
所述立方体容器的高为50~200mm,长为50~1000mm,宽为50~1000mm。
还包括从不锈钢容器底部朝被处理钛板方向施加压紧力的施力机构,所述施力机构所施加压紧力的方向与被处理钛板相垂直,且所施加的压紧力大小为10Kg-550Kg。
所述不锈钢容器的矩形口竖直朝下,被处理钛板位于不锈钢容器下方,所述出液管上安装有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不仅结构简单且使用操作方便;2、成本低,加工制作方便;3、采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多次局部氧化处理,便可实现对大面积钛板表面的厚膜氧化,降低了厚膜氧化工艺对电源功率的要求,减小电源的体积,同时降低成本,实现了便携化。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被处理钛板; 2-不锈钢容器; 3-硅橡胶密封圈;
4-电解处理液; 5-出液管; 6-进液管;
7-调节阀; 8-电源; 9-局部已氧化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上部开有矩形口且底部为平面的不锈钢容器2以及电源8,所述不锈钢容器2与置于其开口上的被处理钛板1之间形成一用于盛装电解处理液4的密封空腔,不锈钢容器2上设置有分别与制冷机相接且保证不锈钢容器2内部电解处理液4的温度在20~30℃的进液管6和出液管5,所述不锈钢容器2和被处理钛板1分别与电源8的正负极相接。所述不锈钢容器2和被处理钛板1的连接处通过硅橡胶密封圈3进行密封。所述不锈钢容器2为上部开口的立方体容器,并且所述立方体容器的高为50~200mm,长为50~1000mm,宽为50~1000mm。另外,还包括从不锈钢容器2底部朝被处理钛板1方向施加压紧力的施力机构,所述施力机构所施加压紧力的方向与被处理钛板1相垂直,且所施加的压紧力大小为10Kg-550Kg,所施加压紧力的目的是使硅橡胶密封圈3变形,保障不锈钢容器2和被处理钛板1进行可靠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未经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27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细胞罐用通气管
- 下一篇:一种检验科无菌恒温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