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频刺激学习记忆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22205.4 | 申请日: | 2008-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53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邓海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海洲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 代理人: | 鲜 林 |
地址: | 730065甘肃省兰***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刺激 学习 记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协助学习记忆的电子产品技术,特别是一种开发大脑记忆能力的同频刺激学习记忆器。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的增强记忆力的产品,都是以图象或者声音等重复刺激的被动方式来增强记忆力的,这种方法增强效果不明显,效率很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采用主动的同频刺激方法,对大脑进行同频电压刺激,改善大脑脑电波的状态,活化大脑,达到促进大脑工作在最佳状态,增强大脑记忆力的目的,而提供一种同频刺激学习记忆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采用下述技术方案解决:
一种同频刺激学习记忆器,包括一个壳体,该壳体上有一液晶显示器,所述壳体内设有电器安装板,所述的电器安装板上设有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测量电极相连,放大电路上连接抗干扰电路,抗干扰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滤波电路,滤波电路连接A/D转换电路,A/D转换电路连接单片机,单片机与脉冲电路连接,脉冲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刺激电极。
所述的测量电极设有电极1和电极2两个,其中电极1与放大电路的输入1连接,电极2与放大电路的输入2连接。
所述的测量电极1与刺激电极共用。
所述的壳体由中心框架、后壳板、前面板及侧板构成,所述的液晶显示器设在前面板上,在液晶显示器的右侧设有电源指示灯,液晶显示器的下侧设有脉冲电压调节按钮、菜单控制按钮和功能控制按钮;壳体的侧板上设有电源开关、外接电源插口和电极连接接口,在后壳板下部设有电池仓。
所述单片机的脚1,脚2,脚3分别连接脉冲电压调节按钮、菜单控制按钮和功能控制按钮。
同频刺激始终要保持刺激脉冲信号频率与测量信号频率一致,当模拟信号处于上升段时,脉冲刺激信号如图2中的11、12脉冲。当模拟信号处于下降段时,脉冲刺激信号如图2中的13、14脉冲。
这样做的好处是:对于生物体微弱电信号及频率相对变化较大而言,可以始终保持频率一致。外加的脉冲的能量很小,但它在生物体上能产生能量变化很大,这是生物放大特性所决定的,其原因在于脉冲仅仅是一种触发条件,经生物体内信息系统传导反馈,导致很大的能量变化,使信息信号被放大,这就是同频刺激的技术原理。
本实用新型采用主动的同频刺激方法来增强记忆力,通过测量大脑脑电波,对大脑进行同频电压刺激,改善大脑脑电波的状态,根据人的大脑电波处在a波状态时可以有最好记忆力的特性,当测量的脑电波信号大于或小于a波的频率时,通过主动的脉冲电压刺激,使之改变、恢复到a波的频率,保证大脑始终处在a波最佳记忆状态,从而增强提高记忆力,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测量的脑电波的模拟信号图;
图2为脉冲刺激信号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主动的同频刺激大脑的学习记忆器。包括一个壳体8,该壳体上有一个液晶显示器9。壳体8内设有电器安装板,电器安装板上设有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两个测量电极相连,其中电极1与放大电路的输入1连接,电极2与放大电路的输入2连接。放大电路上连接抗干扰电路,抗干扰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滤波电路,滤波电路连接A/D转换电路,A/D转换电路连接单片机,单片机与脉冲电路连接,脉冲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刺激电极,脉冲刺激电极与测量电极1共用。
本实用新型的放大电路所采用的是低噪声的运算放大器,单片机采用英特尔8051系列,单片机的脚1,、脚2,、脚3分别连接脉冲电压调节按钮4、菜单控制按钮5和功能控制按钮6。
A/D转换器采用通用的0804,通过数据线与单片机连接,用来显示测量信号,帮助调整刺激脉冲电压大小,同时显示操作菜单及文字图形等。
本实用新型由壳体8组装而成,壳体8由中心框架、后壳板、前面板及侧板构成。液晶显示器9设在前面板上,在液晶显示器9的右侧设有电源指示灯7,液晶显示器9的下侧设有脉冲电压调节按钮4、菜单控制按钮5和功能控制按钮6;壳体的侧板上设有电源开关1、外接电源插口2和电极连接接口3,在后壳板下部设有电池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海洲,未经邓海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22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