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等离子体微束流发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99093.5 | 申请日: | 200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909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龙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龙哲 |
主分类号: | A61L2/14 | 分类号: | A61L2/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8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体 微束流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等离子体微束流发生器,尤其是涉及一个用高频或射频电源激励的,在一个或多个绝缘介质管的内外分别设有金属电极,惰性气体在流经绝缘介质管内外电极之间时被击穿电离形成等离子体微束流向壳体外喷出的设备。
【背景技术】
常压等离子体技术是在近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并已得到广泛应用的新技术,它可应用于:(1)表面清洗(例如清洗表面生化污染、表面有机污染)。(2)材料表面的改性。(3)表面消毒和灭菌等等。
在传统上,常压等离子体由于所需要的电源体积较大,价格较贵,所产生的等离子体温度较高等,不适合对敏感物体表面进行灭菌,尤其不适合对人的皮肤表面进行消毒灭菌,从而限制了皮肤表面消毒和治疗皮肤病中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等离子体微束流发生器,可用于对各种敏感表面,包括人的皮肤表面的灭菌和消毒。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等离子体微束流发生器,包括一个电源,一个供气源,等离子体微束流发生器主体,其特征在于:等离子体微束流发生器主体包括一个或多个绝缘介质管,在该绝缘介质管内外分别设有电极,该电极与一个射频或高频电源连接,该等离子体微束流外设有一个壳体,该壳体的一侧设有一个或多个喷口,另外侧设有进气连接口、气体流量控制阀开关,供气源中的气体在流经绝缘介质管内外电极之间的间隙时,被击穿电离形成等离子体向壳体外喷出。
所述的一种等离子体微束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该等离子体微束流发生器主体被个壳体包覆,在该壳体一侧设有一个或多个喷口,另外侧设有进气连接口、气体流量控制阀开关和电源控制开关。
所述的一种等离子体微束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电源工作频率可以是在射频范围或是在高频范围,电源的功率取值范围是在100W以内,电源可以被安装在壳体内,也可以置于壳体外通过导线电缆与等离子体微束发生器电极连接。
所述的一种等离子体微束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当等离子体微束流发生器采用高频电源供电时,等离子体微束流主体是采用一个或多个绝缘介质管,包覆在该绝缘介质管外部设有一定间隔并分别与高频电源连接的两个金属圆环外电极,以及一个被绝缘介质管包覆的金属管或金属杆悬浮电极。
所述的一种等离子体微束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当等离子体微束流发生器采用射频电源供电时,等离子体微束流主体是采用一个或多个绝缘介质管,包覆在该绝缘介质管外部的一个金属圆环外电极,以及被绝缘介质管包覆的金属管或金属杆内电极,内外电极分别与射频电源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的一种等离子体微束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被绝缘介质管包覆的金属内电极和绝缘介质管是采用绝缘材料连接件固定在一起,并使金属内电极处于介质管的中心位置,当金属内电极为直杆时,其外经与介质管的内经之间设有一定的间隙,工作气体是从间隙穿过;当金属内电极采用金属管时,其金属管外经与绝缘介质管的内经紧密配合,工作气体是从金属管中穿过,并通过介质管的端部。
所述的等离子体微束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供气源的气体通过气体导管、气体流量控制开关与等离子体微束流发生器主体贯通,在气体流经绝缘介质管内外电极之间的时,被击穿电离形成等离子体并向壳体外喷出。
所述的等离子体微束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供气源供给的气体是氩气或是氦气。
本实用等离子体微束流发生器,其优点是:1、等离子体束流温度低。2、该设备放电功率小。3、放电是采用氩气或氦气。4、该等离子体束流不会烧伤皮肤。
本实用新型是在大气压下产生低温冷等离子体微束流装置,主要用途是:利用等离子体微束流中的电子、光子、活性粒子和自由基对皮肤的表面进行表面灭菌和消毒,并且不会带来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等离子体微束流发生器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1和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等离子体微束流发生器喷口端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等离子体微束流发生器主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等离子体微束流发生器主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等离子体微束流发生器主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等离子体微束流发生器主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龙哲,未经王龙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990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