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圆盘剥壳机分离番茄酱皮与籽的操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8310.0 | 申请日: | 200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9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宋玉民;李宗林;栾尼娜;王永成;耿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24 | 分类号: | A23L1/24;A23L1/29;A23N7/00;A23N15/00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正良 |
地址: | 730070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盘 剥壳 分离 番茄酱 操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番茄酱皮与籽的分离方法,尤其是通过一种机械设备 操作方法达到番茄酱皮与籽的分离。
背景技术
番茄废渣是番茄酱加工的副产品,主要有番茄皮和番茄籽。这些废渣中, 番茄皮不仅富含钙、镁、磷、钾、钠等矿质元素,还含有番茄红素;番茄籽 是植物性油脂、不饱和脂肪酸、高赖氨酸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理想原料。目前, 我国番茄酱皮籽废渣达10万多吨。因此,人们为了从这些废渣中提取营养物 质,研制了多种番茄废渣皮籽清洗分离装置。中国专利(专利号:00126542.3) 公开了一种番茄籽和番茄皮的分离装置,包含一个沉淀池,沉淀池下部设有 排籽口,池中设有筛网箱,在筛网箱的上部设进料口,与进料口相对另一端 的筛网箱上设有出皮口,沉淀池上设有溢出口,溢出口低于筛网箱上的出皮 口,筛网箱内设有搅拌刮板,该项搅拌刮板设于一水平方向的轴上,上述的 进料口和出皮口分设于搅拌刮板轴向的两端。该装置的不足之处在于不能在 一套装置内完成番茄皮与番茄籽的分离,利用皮与籽比重不同,通过大量的 水才将番茄籽和皮分离开。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用圆盘剥壳机分 离番茄籽和皮的操作方法。番茄酱渣主要由籽,皮及少量酱渣组成,其外观 形状为片,块或团胶结在一起的复合物,质地坚硬。其各种成分的组成为籽 (干物质)45-47%,皮35-40%及少量的酱混合而成,分离的关键是酱渣的研 磨皮籽剥离,同时保证籽的完整,不成粉,不破碎。然后通过筛选,风选等 手段将剥离的皮籽完全分离。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
一种用圆盘剥壳机分离番茄酱籽和皮的操作方法,其步骤是
a.进料的番茄酱含水量为10-12%左右;
b.用斜绞龙配备2.2kw动力输入φ710mm、功率为17KW,在额定转速 下,圆盘剥壳机进行研磨;
c.先用手动柄调整磨盘间距5mm,每小时喂料量0.8吨,然后再用手 动柄调整磨盘间距至3mm,将上述已磨过的物料以每小时喂料0.4-0.6吨,经 1-2遍后,即可使籽,皮,酱完全分离,从出料口输出;
本发明的优点和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保持番茄酱含水量在10-12%左右,太干易成粉,太潮不易分开,影 响分离效率。
2、控制好喂料量。用斜绞龙配备2.2kw动力输送,可保证喂料的均匀; 否则容易造成圆盘剥壳机堵塞或空转,影响研磨效果。
3、调整好磨盘间。两次研磨磨盘间距5mm和3mm,可使番茄酱皮与籽不 成粉;
4、剥壳机匹配17KW动力,动力配小容易烧坏电机,太大容易造成动力 浪费。
5、经5吨,50吨和500吨批量试验,此种分离方法可最大限度的使皮, 籽,酱彻底分离,经筛理后成品籽中含皮量不超过2%。皮中含籽量不超过4%, 分离效果可达到96%以上。
6、分离成本每吨不超过50元(主要指电费,人员工资,拆包定袋等费 用),与现有技术比较,本专利申请技术具有节省设备,节省场地,节省能 源,时间短和成本低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河南道口粮机厂生产BKY-71型圆盘剥壳机通过斜绞龙皮带与磨盘轴相 连,两磨盘与手动柄立式置于轴上,装在壳体内,一盘固定,另一盘转动, 盘间设有弹簧,用钢架将壳体固定。壳体上有一进料口,下有出料口。磨盘 的直径为710毫米,厚度为10毫米。两磨盘表面为抛物线曲线罗纹。
将5吨、含水量为10%番茄酱,用斜绞龙配备2.2kw动力输入φ710mm、 功率为17KW、在额定转速下圆盘剥壳机进行研磨;先用手动柄先调整磨盘间 距5mm,每小时喂料量0.8吨左右,使磨好的物料直径在4mm以下,然后再 用手动柄调整磨盘间距至3mm,将上述已磨过的物料以每小时喂料0.4吨, 经2遍后,即可使籽,皮,酱完全分离。
实施例2
表1、表2是5吨番茄酱分13组试验数据
表1:第一次研磨剥壳机磨盘间距大小变化的分离效果(动力配套17KW)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师范大学,未经西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83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蜂孔板
- 下一篇:一种插装阀安装拆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