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牵引式起重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8114.3 | 申请日: | 200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40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应来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来石 |
主分类号: | B66C23/36 | 分类号: | B66C23/36;B66C23/62;B66C23/78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晓峰 |
地址: | 3244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牵引 起重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起重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以汽车牵引车为动力、在路面上被动行驶的牵引式起重机。
背景技术
流动式起重机因为快速转移、使用方便等优点而发展迅速。流动式起重机主要分为汽车起重机和履带式起重机。目前的汽车起重机,因为起重机底盘和汽车底盘为一体制造,而汽车底盘因为考虑到车轮驱动等因素要求底盘重心较高、横截面小,而起重机底盘则要求重心低、横截面大,两者的矛盾就导致现有的汽车起重机在起重能力、起重臂长和作业区域/方位等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其起重臂大多为伸缩臂式或者折叠臂式,只适合中小吨位起重作业;同时,因为汽车起重机要在路面上行驶,所以也就有路面行驶的限高要求,而底盘越高也就增加了运输的困难;目前较大吨位的流动式起重机均为履带式起重机,采用椼架式起重臂,其在运输当中是必须要由卡车运载的,不能直接在路面行驶,而履带式起重机因为其结构和吨位限制其本身车高大多在3米以上,因此,运输过程中超出公路行驶的限高是经常碰到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牵引式起重机,起重机和牵引车相对独立,运输时起重机离地连接牵引车,由牵引车带动转移运输,作业时起重机落地与牵引车分离,其具有底盘重心低、截面大、起重重量大、作业区域/方位广、工作稳定、运输方便等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牵引式起重机,包括起重机,起重机底盘上设有至少4个伸缩支腿,所述起重机底盘两端通过可拆卸式连接件连接有前牵引车和后牵引车。
通过设置连接件将牵引车与起重机以可拆卸方式连接。运输起重机时,起重机底盘连接牵引车,底盘上的伸缩支腿离地缩回,起重机的重量部件,即配重和起重臂分别落置在前后牵引车上,这样就可以由牵引车拖动起重机转移运输;到达作业区域后,起重机底盘上的伸缩支腿伸出落地支撑,底盘与牵引车的连接件打开两者分离,这样起重机就可以进行起重作业。
上述起重机底盘包括底盘箱梁,底盘箱梁两侧设有两对第一伸缩节,第一伸缩节连接有第二伸缩节,第二伸缩节的前端设有竖直向下的伸缩支腿。
作为优选,上述可拆卸式连接件为设在起重机底盘两端的耳板销座,耳板销座与设在牵引车上的舌板销座通过牵引销销联接。
上述前牵引车可以为自带车头的主动牵引车,也可以为被动牵引车,再通过连接架与车头连接。
上述起重机为拉索牵引起重臂变幅的起重机,其起重臂为椼架式起重臂,由臂头杆、臂中杆、臂尾杆组成。
作为优选,上述起重臂为同轴棱锥形,上述臂中杆两端同轴不同径,上述的若干个臂中杆以及臂头杆、臂尾杆通过连接销前后对接连接。这样可以降低起重臂的重心,减小自重引起的空载起杆力矩,提高起重能力。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接件将牵引车与起重机以可拆卸方式连接。运输起重机时,起重机底盘连接牵引车,底盘上的伸缩支腿离地缩回,起重机的重量部件,即配重和起重臂分别落置在前后牵引车上,这样就可以由牵引车拖动起重机转移运输;到达作业区域后,起重机底盘上的伸缩支腿伸出落地支撑,底盘与牵引车的连接件打开两者分离,这样起重机就可以进行起重作业。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优点:
1.起重机底盘不再受到汽车底盘高度的限制,降低了起重机底盘和总体高度,方便运输,提高了起重能力和作业稳定性;
2.具有换向牵引功能,适应作业环境要求,实现重载轻拖;
3.相比于汽车起重机具有更大的作业区域,实现360°回转作业;
4.具有运输和吊装联合作业功能,辅助配重和起重臂的自安装功能,不需要再增加其他运输和吊装设备,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5.提高设备部件永久性装置率,降低散装件率,缩短了准备工作的时间,减少了起重机自身安装的工作量,相比同吨位的桁架式汽车起重机和履带式起重机,运输量和安装工作量相对减少70%;
6.牵引行驶相比于汽车起重机的自身驱动行驶更加省油,油耗降低20%以上;
7.底盘的独立性和大截面特点改善了设计和制作工艺条件,例如:原先的底盘箱梁因为内部空间小而只能采用外焊接,底盘横截面加大后内部空间也同样增大,可以实现内外焊接,更加牢固;
8.采用四肢同轴棱锥形起重臂,中间不设等径过渡节,这样就减轻了杆重,并使重量向下部分配,减小空载起杆力距,改善回转平面抗弯曲能力,提高整体稳定性;而且,杆件可以采用节段套装形式,缩小了运输空间和仓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运输状态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来石,未经应来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81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球装置
- 下一篇:钢管内喷旋流淬火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B66C 起重机;用于起重机、绞盘、绞车或滑车的载荷吊挂元件或装置
B66C23-00 起重机,主要由一根梁、臂架或起悬臂作用的三角构架组成,并且安装成能在垂直或水平平面内作移动或摆动,或者两种运动一起进行,如悬臂起重机、桅杆起重机、塔式起重机
B66C23-02 . 悬臂安装成只可用来回转而不能调节且不能变幅的
B66C23-04 . 在作业中悬臂的有效长度可变化的,如径向位置可变的,可伸展的
B66C23-06 . 悬臂安装成可变幅的或俯仰运动的
B66C23-16 . 悬臂支承于立柱上的,如支承在下端安装成可回转的塔架上
B66C23-18 . 专门适用于特定地区或特殊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