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湿法炼锌净液渣中回收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301216.1 | 申请日: | 2007-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0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凤朝;马永涛;李龙;霍瑞龙;曹延峰;冯国军;白音;张国柱;黄善云;张立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赤峰中色库博红烨锌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5/00 | 分类号: | C22B15/00;C22B3/08;C25C1/12;C22B19/00;C22B17/00;C22B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24000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湿法 炼锌净液渣中 回收 方法 | ||
1.一种从湿法炼锌净液渣中回收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一段酸性浸出:将净液渣中加入硫酸、高杂质铜电解液和水进行酸性浸出,固液分离产生铜富集渣和富含锌镉钴的浸出液;
(2)二段酸性浸出:在步骤(1)产生的富含锌镉钴的浸出液中再加入净液渣进行酸性浸出,固液分离产生的渣返回步骤(1)中继续浸出,富含锌镉钴的浸出液进入回收锌、镉、钴的工艺步骤;
(3)铜氧化:将步骤(1)产生的富集铜渣散开堆放自然氧化;
(4)氧化铜浸出:将自然氧化的铜富集渣中加入硫酸、水及铜电解液进行浸出,在浸出过程中逐渐加入双氧水,固液分离后的液体送下道工序电解,固体渣含铜量大时渣返回步骤(3)继续氧化处理,固体渣含铜量小时作为废渣排出堆存;
(5)铜电解:将步骤(4)的浸出液在槽电压1.8~3V,电流密度100A/m2至300A/m2,温度小于50℃条件下电解,加入明胶、CoSO4等添加剂,产出电解铜,经过检测,将含铜量大的铜电解液返回氧化铜浸出步骤(4),将含铜量低或者锌、镉、砷等杂质含量高的高杂质铜电解液返回一段酸性浸出步骤(1)。
2.按着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湿法炼锌净液渣中回收铜的方法,该方法各步骤工艺参数如下:
(1)一段酸性浸出:固液比1∶3~5,始酸120~180g/L,终酸20~50g/L,反应温度50~80℃,反应时间1~4h;
(2)二段酸性浸出:固液比1∶3~6,始酸20~50g/L,终酸5~10g/L,反应温度50~80℃,反应时间1~5h;
(3)铜氧化:堆放厚度5~20cm,氧化时间15天以上;
(4)氧化铜浸出:固液比1∶6~10,始酸100~150g/L,终酸20~50g/L,反应温度50~80℃,反应时间1~4h,固体渣含铜量大于1~2%时渣返回步骤(3)继续氧化处理,固体渣含铜量小于1~2%作为废渣排出堆存;
(5)铜电解:槽电压1.8~3V,电流密度100~300A/m2,温度小于50℃,将含铜量大于10g/L的铜电解液液返回铜浸出步骤(4)。
3.按着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湿法炼锌净液渣中回收铜的方法,该方法各步骤工艺参数如下:
(1)一段酸性浸出:固液比1∶3~4,始酸130~170g/L,终酸30~40g/L,反应温度60~70℃,反应时间1~3h;
(2)二段酸性浸出:固液比1∶4~5,始酸30~40g/L,终酸6~9g/L,反应温度60~70℃,反应时间2~4h;
(3)铜氧化:堆放厚度5~10cm,氧化时间16~20天;
(4)氧化铜浸出:固液比1∶7~9,始酸110~140g/L,终酸30~40g/L,反应温度60~70℃,反应时间2~3h,固体渣含铜量大于1~2%时渣返回步骤(3)继续氧化处理,固体渣含铜量小于1~2%作为废渣排出堆存;
(5)铜电解:槽电压1.8~2.5V,电流密度150~200A/m2,温度小于46℃,将含铜量大于10g/L的铜电解液返回铜浸出步骤(4)。
4.按着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从湿法炼锌净液渣中回收铜的方法,当净液渣颗粒比较大时或者有粘结现象时进行细磨处理,研磨成80筛目以上的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赤峰中色库博红烨锌业有限公司,未经赤峰中色库博红烨锌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121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