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时自动对焦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80653.0 | 申请日: | 2006-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8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周存厚;蔡胜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立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13/32 | 分类号: | G03B13/32;H04N5/232;H04N5/2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时 自动 对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时自动对焦(real-time auto focus)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在使用者利用LCD取景的同时,利用实时获得的信息,且经过计算之后,以控制镜头的动作,并且找到影像可以在传感器(sensor)上所呈现的最清晰的位置。
背景技术
如今,提供人们对美好时光加以纪念的方式有许多,而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实属相片,因为不论是旅行、聚会、甚至是一切值得纪念的时刻,都可由相机加以记录,以供使用者日后的回忆。再者,基于数字相机(digital camera)在使用上具有自行将所摄得的影像数据传输至电子设备(例如计算机)中做修改处理的便利性,再加上其价格渐降,所以使用数字相机者日渐增多。
再者,自动对焦系统(auto focus system)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现今的数字相机当中,其目的在于:让使用者于拍照时无须自行调整焦距,而是由数字相机所得到的信息,并配合马达的带动,以实现正确的对焦,并且使得拍出来的照片符合期待。另外,由于现今大部分数字相机产品多配置有LCD面板(panel),让使用者在取景时方便不少,因此“实时自动对焦”(real-time autofocus)系统即是因应这种新的取景方式所发展出来的技术。
然而,现有的实时自动对焦系统于实际使用上,显然具有下列几项不便与缺失存在:
1、不管取像环境是否改变,通常设定每3秒自动对焦一次,因此造成不必要的电力损耗;
2、每一次自动对焦时,镜头需要走完所设定的对焦步数(step),然后才能找出最佳的对焦点,因此对焦速度较慢,而无法达到真正“实时对焦”的目的;以及
3、现有自动对焦的精确度依据镜头所设定的对焦步数的多寡而定,并且在速度的考虑下,通常无法设定较多的对焦步数,因此无法进行镜头的微调,而影响到自动对焦的精确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实时自动对焦(real-time auto focus)的方法,其可在使用者利用LCD取景的同时作自动对焦的动作,让使用者无论何时都可以在LCD面板上看到清晰的画面,增加拍摄照片的成功率。
再者,本发明主要优点在于:
1、由于每次根据传感器(sensor)所得到的画面信息(frame information)而计算出来的值,都能使镜头往正确的方向移动,因此在有效的利用之下,对焦速度可以达到一定水准;
2、通过微调每次镜头所移动的距离,可以同时增加对焦速度以及对焦的准确度;以及
3、利用一对焦环境判断单元(其包括一侦测自动曝光AE、一自动白平衡AWB及任何可判断对焦环境是否改变的装置)的改变,来判断对焦环境是否改变,以决定是否移动镜头重新对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方案,提供一种实时自动对焦(real-time auto focus)的方法,其步骤包括:(a)由一实时自动对焦系统的一对焦环境判断单元,以判断对焦环境是否改变;(b)若对焦环境没有改变,则继续取景并回到步骤(a);若对焦环境有改变,则启动一计数器(counter),并设定N=0;(c)由该实时自动对焦系统的传感器(sensor)所得到的画面(frame),以计算出对比值(contrast value);(d)由该计数器,记录循环次数等于1(N+1)。
然后,(e)判断该循环次数是否大于所预定的总循环次数;(f)若为是,则继续取景并回到步骤(a);若为否,则由该实时自动对焦系统的传感器(sensor)所得到的画面(frame),以计算出另一对比值;(g)将该另一对比值与前一次的对比值做比较,以判断该另一对比值是否大于前一次的对比值;(h)若为是,则令一镜头向某一方向移动;或者,若为否,则令该镜头向另一方向移动;(i)由该计数器,记录该循环次数等于上次循环次数加1;以及,(j)重复步骤(e)~(i)的循环,直到该循环次数大于所预定的总循环次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立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普立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806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复文档检测及表示功能
- 下一篇:形成双金属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集成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