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雾元件及其形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804966.4 | 申请日: | 200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4010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3-05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正树;葛谷典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上开明堂 |
主分类号: | G02B1/10 | 分类号: | G02B1/10;G02C7/14;C03C2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健,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元件 及其 形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雾元件及其形成方法,该防雾元件包括有一基材,在基材表面上形成有光催化反应物膜,在其上形成多孔质亲水性物质膜。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能提高抵抗损伤强度的膜,并且膜的密着性良好的防雾元件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在国际公开WO96/29375中,公开了将具有光催化性的锐钛矿型TiO2粒子负载在二氧化硅等接合材料中,并在常温~150℃的低温下制备防雾元件的方法。更具体地,将含有锐钛矿型TiO2(二氧化钛)粒子或者金红石型TiO2(二氧化钛)粒子和二氧化硅(SiO2)粒子的悬浮液涂覆在基材表面上,形成由二氧化硅配合二氧化钛构成的光催化膜。而且,通过在基材表面上涂覆四烷氧基硅烷、硅醇或聚硅氧烷等无定形二氧化硅前体和结晶型二氧化硅凝胶的混合物,根据需要进行水解,形成硅醇,在100℃以上的温度下加热,使硅醇脱水缩聚,形成具有用无定形二氧化硅粘结二氧化钛的光催化膜。
但是,上述光催化膜的锐钛矿型TiO2微粒仅是通过与二氧化硅膜的接合力被负载的,因此,存在由于擦拭造成TiO2微粒从膜表面上脱落,TiO2微粒对膜造成损伤的问题。
发明概述
在本发明中,采用在使氢氧化钛凝胶(原钛酸)作用于过氧化氢得到的过氧化钛溶液中分散光催化体粒子得到的涂覆剂,形成光催化膜。这时,擦拭会造成光催化膜的膜表面上产生损伤。因此,通过在该催化剂膜上形成多孔质状亲水性物质膜,可以防止擦拭造成在光催化膜的膜表面上产生损伤,并可提高防雾性。而且,采用在过氧化钛溶液中分散光催化体粒子得到的涂覆剂并在常温~200℃下形成的膜,与在更高温度下形成的膜和未分散光催化体粒子的膜相比,是多孔质的。而且,光催化膜和亲水性物质膜的密着性优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部分截面图。
图2表示膜的损伤试验的结果。
图3是多孔质状亲水性物质膜产生的防雾作用和光催化膜产生的有机物等的分解作用的说明图。
图4和图5是本发明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截面图。
图6~图14是表示将本发明用于各用途的实施例的截面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案
本发明是在基材表面上形成有光催化膜并在其上形成多孔质亲水性物质膜的防雾元件中,作为上述光催化膜的材料采用在使氢氧化钛凝胶(原钛酸)作用于过氧化氢得到的过氧化钛溶液中分散光催化体粒子得到的涂覆剂。
通常被为过氧化钛溶液的溶液通常是使凝胶态的氢氧化钛(原钛酸)作用于过氧化氢得到的无定形钛氧化物的溶胶溶液。过氧化钛溶液实际上由钛、氧、氢构成,因此是高纯度的。
采用在过氧化钛溶液中分散光催化体粒子的涂覆剂进行成膜的方法,可包括旋转涂覆、浸涂、喷涂、辊涂、流涂等涂覆方法。
从在过氧化钛溶液中分散光催化体粒子得到的涂覆剂开始,通过在成膜后进行干燥,进行脱水缩聚,由此形成在无定形氧化钛膜中负载光催化体粒子的光催化膜。
加热处理的温度优选常温~200℃,更优选常温~150℃,进一步优选常温~100℃。通过常温~100℃左右的低温处理,与高温处理时相比,光催化膜是多孔质的,并且在光催化膜中存在许多OH基,因此,可认为光催化膜与亲水性物质膜的结合增强。加热处理可在涂覆剂的涂覆工序中进行,也可以在涂覆后进行,还可以在涂覆工序和涂覆后都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上开明堂,未经株式会社村上开明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8049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械镀锌工艺
- 下一篇:仿生鳞片式压力润滑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