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34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三角晶格二维光子晶体Fano共振器-CN201910635303.3有效
  • 陈兵;陈德媛;夏雨 - 南京邮电大学
  • 2019-07-15 - 2020-07-31 - G02B6/12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角晶格二维光子的Fano共振器,该器件由一个光子晶体腔和一个设计有反射元的光子晶体波导构成。腔结构产生Fano共振所需的离散态,而设计有反射元的光子晶体波导产生Fano共振所需的连续态,两者耦合产生非对称的Fano共振线形。本发明产生的Fano共振的消光比高达55dB,Fano共振的峰值与谷值之差仅有1.4nm,此外也具有高的Q值和低的插入损耗。该发明应用于光子集成中的光开关、光子传感器、滤波器等基础光子器件。
  • 三角晶格二维光子晶体fano共振器
  • [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边模式实现Fano共振的结构-CN202310544841.8在审
  • 陈召;段运鸿;何家琪;马昕新;李童;王艺霖;侯志灵 - 北京化工大学
  • 2023-05-15 - 2023-07-25 - G02B6/122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边模式实现Fano共振的结构,所述Fano共振的结构包括金属层,金属层内形成有输入通道、输出通道以及谐振腔;谐振腔为对称结构,且位于金属层内的中心位置;谐振腔分别与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直接耦合输入通道连通于谐振腔的一侧,输出通道连通于谐振腔的另一侧,并且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位于同一直线上;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内填充有空气,谐振腔内填充有折射材料;共振系统的入射光能够穿过输入通道,并激发谐振腔内的边模式,从而获得Fano线型;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边模式实现Fano共振的结构,进一步丰富了基于MIM波导实现Fano共振现象的方法,简化了实现Fano线型的结构体系,能够为多功能微纳光学器件的小型化和集成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 一种基于模式实现fano共振结构
  • [发明专利]一种降低Fano算法译码器堆栈溢出概率的方法-CN201710207642.2有效
  • 葛建华;李成林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2017-03-31 - 2020-06-23 - H04L1/0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Fano算法译码器堆栈溢出概率的方法,主要解决Fano算法译码器堆栈溢出概率过高的问题。本发明的具体思路,一是增加观测距离来筛选出最优节点,以降低译码器进入错误路径的概率;二是判断特定点的可靠性来修正其Fano度量,以降低译码器离开正确路径的概率。本发明的具体步骤包括:(1)译码器参数初始化;(2)筛选出最优节点;(3)对译码节点进行处理;(4)对停机条件进行判断;(5)对特定点的Fano度量进行修正;(6)对门限进行紧缩处理;(7)得到向后窥测度量本发明显著地降低了Fano算法译码器的堆栈溢出概率,提高了卷积码Fano算法译码在信道较差时的译码速度和译码稳定性。
  • 一种降低fano算法译码器堆栈溢出概率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全光二极管实现方法-CN201710944450.X在审
  • 刘彬;胡金凤;梁红勤 - 南昌航空大学
  • 2017-10-12 - 2018-02-23 - G02F1/35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光二极管实现方法,在介质波导与两侧背景的金属构成的金属‑介质‑金属表面等离激元波导结构的旁侧设计一个Fano短腔;在Fano短腔附近的表面介质波导中增加反射层,并且反射层的位置向介质波导正对Fano短腔位置偏离;以改变Fano短腔的折射率,使正向入射由反射状态变成透射状态;而从反向入射端口入射的光在此光强下还处于截止状态,从而实现全光二极管功能正向导通和反向截止的功能。本发明可以通过适当调整Fano短腔的腔长来调节工作波段,并且不需要外界泵浦激励,为光无源器件,便于集成于全光网络中,因此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一种二极管实现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测量Fano共振传感器检测极限的装置及方法-CN201811174816.0有效
  • 黄田野;赵翔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2018-10-09 - 2023-05-26 - G01N21/55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Fano共振传感器检测极限的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激光器、准直物镜、偏振器、传感器、检偏器、聚焦物镜和光谱仪,所述传感器包括耦合棱镜、Au膜、Cytop膜、TiO2相对于其它的偏振测量装置,本发明采用表面等离子体极化模式,以及在多层介质中形成的平面波导模式耦合产生Fano共振,进一步提升等离子体传感器的检测极限;用一个偏振器代替原来两个偏振器,结构更为简单,更重要的是,采用一种测量Fano共振传感器的方法分析反射光的偏振作用,用偏振函数取代传统的反射光强度检测,Fano共振传感器的检测极限有了显著地提高。
  • 一种测量fano共振传感器检测极限装置方法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