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2099394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一种弥散强化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CN201611167239.3有效
  • 姜茂发;宋景尧;史培阳;范汇超;陆建民 - 东北大学;辽宁科英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 2016-12-16 - 2017-10-31 - C04B35/81
  • 一种弥散强化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和工程陶瓷材料领域;复合材料由不同形态的碳化硅、硫酸钙晶须、金属纤维和复合粘合剂复合而成,不同形态的碳化硅颗粒、硫酸钙晶须和金属纤维和复合粘合剂相互交织分布;制备方法1)将碳化硅、硫酸钙晶须、金属纤维和复合粘合剂,在真空条件下,混合均匀,制得浆料;2)将浆料,在真空下,振动浇注至模具中;3)将模具与浇注浆料,进行固化,制得弥散强化陶瓷复合材料;本发明有效解决较高腐蚀性的固液介质在输送时对泵体材料的磨损和腐蚀问题,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与金属基体附着力强、硬度高、耐磨、耐腐蚀、抗氧化和抗热冲击好等特点;应用于化工、制药和造纸等领域。
  • 一种弥散强化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机器人自主环境感知的介质材料识别装置-CN201710407227.1有效
  • 陈曦;李鹏斐;王伟;朱里程 - 北京理工大学
  • 2017-06-02 - 2021-02-19 - G01N27/00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用于机器人自主环境感知的介质材料识别方法,属于材料识别领域。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驱使金属电极与被测材料进行多次接触分离,通过静电测量系统检测出由金属电极感应电荷变化产生的感静电信号,获得多类材料的静电信号;提取静电信号电荷泄放因子、有效负峰个数以及时间窗内正负峰值方差和三个特征量;利用组合的特征向量,采用k最近邻算法构建分类器进行识别分类;重新采集某类别的材料的静电信号,使用训练好的分类器对信号进行识别分类,实现机器人对材料的自动识别分类。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器人自主环境感知的介质材料识别方法,由于不需要外加激励的测量方式,具有不受光照条件影响,原理可靠,结构简单的特点。
  • 一种用于机器人自主环境感知介质材料识别装置
  • [发明专利]一种梯度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CN201710390520.1有效
  • 赵洪东;张会斌;牛龙伟;王瑛;赵成龙;于文倩 - 山东玉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2017-05-27 - 2020-06-09 - H01M4/525
  •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梯度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梯度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配制镍钴锰盐溶液1、镍钴锰盐溶液2、氨水溶液和沉淀剂溶液;向反应釜内加氨水溶液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在机械搅拌下,将镍钴锰盐溶液1和镍钴锰盐溶液2经管道混合器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中,并持续加入沉淀剂溶液和氨水溶液,进行共沉淀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分离、洗涤、干燥得到梯度前驱体材料;将梯度前驱体材料与锂盐混合均匀,预烧后保温,得到产品。本发明采用程序化控制,自动化程度高、过程控制精准,既能保证材料颗粒组分梯度可控、粒径分布可控,又提高了材料的批次均一性。
  • 一种梯度三元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发明专利]一种近红外光敏感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CN201710479917.8有效
  • 江国华;余伟江;张洋;童再再;杨玉慧;马翩翩 - 浙江理工大学
  • 2017-06-22 - 2020-10-02 - A61M37/00
  • 该微针贴片包括基底与附着在基底的药物针头,药物针头包括针头材料、光致热转化因子及药物因子,光致热转化因子及药物因子与针头材料混合并固化,光致热转化因子的融化温度大于针头材料的熔点。其制备方法为:在微针模板模腔上方滴加针头材料、光致热转化因子、药物因子、溶剂组成的混合物,混合物经离心或真空处理后填满模腔后将模腔加热,然后加入高分子水凝胶,通过离心干燥获得近红外光敏感微针贴片。本发明将低熔点高分子材料作为针头材料,通过加入光致热转化因子,通过控制近红外光的照射使近红外光能量转化为热能融化针头材料,从而释放出包埋在针头中的药物。
  • 一种红外光敏感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微纳网状结构In2-CN201710504905.6有效
  • 不公告发明人 - 齐鲁工业大学
  • 2017-06-28 - 2020-06-02 - C01G19/02
  • 本发明实施公开了一种微纳网状结构In2O3/SnO2复合材料及其生长方法,以氧化铟或者氧化锡微颗粒为基体,并利用利用热蒸镀的方式在上述微颗粒上原位生长包含另一种材料(氧化锡或者氧化铟)的纳米晶,同时,通过控制生长环境和生长时间使上述纳米晶形成一维或准一维的结构并且相互连通,进而构成氧化铟/氧化锡网状结构复合材料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材料由两种材料复合而成,具有比单一金属氧化物更多表面活性位点和结构,因此可敏感探测气体种类和灵敏度更高;另外,该材料还具有高比表面积、网状相连结构不团聚、材料有序活性位点多且气敏性能优异
  • 网状结构inbasesub
  • [发明专利]一种以核桃壳为原料制作三电极体系中工作电极的方法-CN201711256700.7有效
  • 刘森;张彤;费腾 - 吉林大学
  • 2017-12-04 - 2019-12-31 - G01N27/30
  • 一种以核桃壳为原料制作三电极体系中工作电极的方法,属于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和分析检测技术领域。是将核桃壳浸渍于水溶液中去除表面杂质,震荡、洗涤后烘干,然后切割成长条,再在800℃~900℃热处理2小时~4小时,得到碳材料;用导电银胶在碳材料短边的一个端面连接铜导线,在室温放置10小时~20小时,使得银浆固化;然后用硫化硅橡胶作为绝缘材料涂覆到碳材料上表面与铜导线表面,在室温条件下固化12小时~24小时;并在碳材料上表面的前段区域露出部分碳材料作为电极,从而制备得到工作电极。
  • 一种核桃壳原料制作电极体系工作方法
  • [发明专利]用于建筑覆盖物的附接构件-CN201710954312.X有效
  • R·霍特;S·T·维斯卡普;A·德卡洛 - 亨特道格拉斯公司
  • 2017-10-13 - 2021-04-13 - E06B9/262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将建筑覆盖物的遮挡材料联接至轨道构件的附接构件。所述附接构件可以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被布置来执行第一功能,所述第一功能以第一方式影响所述遮挡材料;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被布置来执行第二功能,所述第二功能以第二方式影响所述遮挡材料。所述第一部分可以被布置来将所述遮挡材料联接至所述轨道构件,诸如将所述遮挡材料联接在所述轨道构件内。所述第二部分可以被布置来影响所述遮挡材料相对于所述轨道构件的一部分,诸如影响所述遮挡材料的处于所述轨道构件外部的一部分。
  • 用于建筑覆盖构件
  • [发明专利]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CN201780002848.X有效
  • 金赫洙 - 株式会社LG化学
  • 2017-01-19 - 2021-02-02 - H01M10/04
  • 本公开内容提供一种电极组件,包括:负极,所述负极包括在其一端处设置有负极接片的负极集电器和形成在负极集电器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正极,所述正极包括在其一端处设置有正极接片的正极集电器和形成在正极集电器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正极活性材料层;以及插置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板,并且所述电极组件进一步包括导电材料涂层,所述导电材料涂层包含导电材料和聚合物粘合剂并且位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的顶表面上,其中所述导电材料涂层与底端和形成有负极接片的顶端的每一个以预定距离间隔开
  • 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