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2973019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碳纤维-CN201922325129.0有效
  • 施建昌 - 南京白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2019-12-23 - 2020-09-18 - B32B1/08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强度碳纤维管,包括:碳纤维管本体、第一碳纤维、第二碳纤维、第三碳纤维、第四碳纤维碳纤维布;所述碳纤维管本体由内至外依次是第一碳纤维、第二碳纤维、第三碳纤维及第四碳纤维,且第一碳纤维、第二碳纤维、第三碳纤维及第四碳纤维通过树脂浸渍胶粘接构成;所述第一碳纤维、第二碳纤维、第三碳纤维及第四碳纤维均由碳纤维布构成。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高强度碳纤维管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碳纤维管强度高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 一种强度碳纤维
  • [实用新型]一种高剪切强度的碳纤维-CN202022728528.4有效
  • 赵伟;刘振岩;刘圣强 - 山东天亚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2020-11-23 - 2021-07-20 - B32B9/00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剪切强度的碳纤维板,包括三个薄层碳纤维,相邻所述薄层碳纤维之间固定连接有厚碳纤维,所述厚碳纤维和薄层碳纤维共同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贯穿设置的碳纤维小棒,所述薄层碳纤维远离厚碳纤维一侧固定连接有高压装饰耐火板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三个薄层碳纤维和两个厚碳纤维,薄层碳纤维和厚碳纤维依次交叠粘合,并且在薄层碳纤维和厚碳纤维之间贯穿插入若干碳纤维小棒,间剪切强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外层的薄层碳纤维侧面固定较薄一高压装饰耐火板,使得碳纤维板在增加法向强度提高剪切应力的同时能够起到防火的作用。
  • 一种剪切强度碳纤维
  • [发明专利]碳纤维板材及碳纤维板材的制备工艺-CN201510125053.0有效
  • 杨福奖 - 陕西斯福特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2015-03-20 - 2018-03-13 - B32B9/04
  •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纤维板材,包括碳纤维碳纤维碳纤维是纵向碳纤维和横向碳纤维一上一下交织,碳纤维碳纤维进行一上一下双向交织,碳纤维碳纤维浸渍有胶结剂,相邻的碳纤维之间间隔有碳纤维制备该碳纤维板材的工艺包括碳纤维布的交织;碳纤维丝向双相交织;碳纤维碳纤维浸渍环氧树脂胶;碳纤维定位于碳纤维的隔层间;将获得的板材放入预热箱预热后放入模具恒温加压、冷却后脱模。本发明的碳纤维板材克服了目前市面产品只突出抗拉强度的问题,既有抗拉强度高的特点,又大大提高了抗压、抗弯、抗扭、抗剪切强度,是综合性能更好的碳纤维纤维复合材料板材。
  • 碳纤维板材制备工艺
  • [实用新型]一种测绘用碳纤维-CN202123044364.4有效
  • 惟学;周加其 - 南通中鼎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2021-12-07 - 2022-06-03 - G01C15/08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绘用碳纤维杆,包括碳纤维杆杆体,碳纤维杆杆体具有七,由内而外分别为第一单向碳纤维、第二单向碳纤维、第三单向碳纤维、第四单向碳纤维、第五单向碳纤维、第六单向碳纤维和第七双向碳纤维,第一至第六单向碳纤维的每层碳纤维丝束均呈平行设置,第七双向碳纤维碳纤维丝束交错设置形成交错网孔;本实用新型形成的碳纤维杆重量较轻、耐腐蚀,且具有良好的刚性,不易发生形变。
  • 一种测绘碳纤维
  • [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增强的C型管材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CN202310742349.1在审
  • 姚力军;潘杰;王学泽;张际唯 - 宁波江丰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2023-06-21 - 2023-09-15 - B32B1/08
  •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增强的C型管材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C型管材的C型结构包括内层和包覆内层的外层,外层为第一碳纤维预浸,内层为第二碳纤维预浸;第一碳纤维预浸碳纤维含量<第二碳纤维预浸碳纤维含量;第一碳纤维预浸碳纤维抗拉强度<第二碳纤维预浸碳纤维抗拉强度;第一碳纤维预浸碳纤维拉伸模量<第二碳纤维预浸碳纤维拉伸模量;第一碳纤维预浸中树脂含量>第二碳纤维预浸中树脂含量;第一碳纤维预浸厚度<第二碳纤维预浸厚度。本发明提供的C型管材,通过对碳纤维增强的C型管材的设计,可以确保C型管材一体成型,并且采用内层和外层设计的形式显著提升了所得碳纤维增强的C型管材的力学性能。
  • 一种碳纤维增强管材及其制备方法用途
  • [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层压板-CN201720029414.6有效
  • 叶先云 - 东莞市聚泰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2017-01-10 - 2017-09-22 - B32B9/00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层压板,包括压板主体,所述压板主体表面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所述压板主体包括第一碳纤维、第二碳纤维和第三碳纤维,第一碳纤维和第二碳纤维、第二碳纤维和第三碳纤维分别复合贴合在一起,第一碳纤维和第二碳纤维、第二碳纤维和第三碳纤维分别通过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实现固定,第一碳纤维另一侧设置有第一玻璃纤维,所述第一玻璃纤维另一侧设置有第一保护,第三碳纤维和第一碳纤维对称设置,所述第三碳纤维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二玻璃纤维、第二保护,该压板结构稳定,使用安全方便,可有效防止腐蚀和刮伤,保证了质量。
  • 一种碳纤维层压板
  • [发明专利]一种高刚度碳纤维辊轴及其制备方法-CN201510646272.3在审
  • 刘鹏;唐远兵 - 淄博朗达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2015-10-08 - 2016-01-06 - B32B1/08
  • 一种高刚度碳纤维辊轴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碳纤维、外碳纤维碳纤维管材,所述碳纤维管材设置于内碳纤维与外碳纤维之间,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制备碳纤维滚轴的滚筒上缠绕一碳纤维,缠绕角度尽量接近0度角;2)在上一步中的碳纤维上平铺一拉挤成型的单向碳纤维管材;3)再在碳纤维管材上缠绕一碳纤维;4)固化成型。本发明的方法不破坏纤维丝束,能更大限度的使碳纤维缠绕角度0度,可以制得高刚度的碳纤维管束。
  • 一种刚度碳纤维辊轴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CN201410226169.9在审
  • 王晓亮;王有雄;刘明勇;韦丽红;姚华;曾祥 - 中山市卡邦碳纤维材料制品有限公司
  • 2014-05-26 - 2014-08-27 - F16S3/00
  • 一种碳纤维管,包括至少1个碳纤维模块,所述碳纤维模块包括由外至内层层包裹呈圆管形的第一碳纤维、第二碳纤维和第三碳纤维,所述第一碳纤维碳纤维丝束呈交错设置,所述第二纤维、第三碳纤维碳纤维丝束呈平行设置,且第二纤维碳纤维丝束和第三纤维碳纤维丝束呈异向设置。当产品承受外力时,各个走向的碳纤维丝束互相补助,受力均匀,提高了碳纤维管整体强度,增强了产品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 一种碳纤维
  • [发明专利]一种多层碳纤维复合骨架音圈-CN202310237048.3在审
  • 李铸 - 桂林乐普科技有限公司
  • 2023-03-13 - 2023-07-04 - H04R9/0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碳纤维复合骨架音圈,包括碳纤维骨架,所述碳纤维骨架包括第一碳纤维、第二碳纤维和第三碳纤维,所述第一碳纤维和第三碳纤维分别设置在第二碳纤维的两侧表面,所述第二碳纤维的碳纤方向为横向,所述第一碳纤维和第三碳纤维的碳纤方向均为纵向;所述第一碳纤维、第二碳纤维和第三碳纤维依次按照纵横纵叠加并通过热压成型;本发明采用多层碳纤维复合骨架,通过多层碳纤维间取向解决碳纤骨架在制作过程中的卷圆问题
  • 一种多层碳纤维复合骨架
  • [发明专利]一种纳微米碳纤维复合毡及其制备方法-CN201410339796.3有效
  • 许亚洪;王召娣;龚文化;李丽英 - 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 2014-07-17 - 2014-10-29 - B32B9/04
  • 本发明提出一种纳微米碳纤维复合毡及其制备方法,由纳米碳纤维和微米碳纤维交替组合而成,所述的纳米碳纤维为单层纳米碳纤维毡构成,所述的微米碳纤维由1~4的微米碳纤维单层组成,每一微米碳纤维中微米碳纤维单层的总数相等、相差1或相差2。复合毡中纳米碳纤维和微米碳纤维单层总层数的层数比为(x+1)∶x或1∶1~1∶3.5。本发明充分结合了纳米碳纤维和微米碳纤维的优点,将微米碳纤维作为类似骨架支撑,将导电导热性优异且弹性变形大的纳米碳纤维作为功能,在避开纳米碳纤维制造成本高、工艺操作性差以及分散效率低难题的同时,又弥补了微米碳纤维对复合材料间强度贡献薄弱的劣势
  • 一种微米碳纤维复合及其制备方法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