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3173680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实用新型]一种煤粉制备用烘干装置-CN202221976822.X有效
  • 王伟 - 王伟
  • 2022-07-29 - 2023-03-31 - F26B11/20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粉制备用烘干装置,包括烘箱和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加热器分别与烘箱内腔的前侧和后侧固定连接,所述烘箱的底部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且转动轴的一端延伸至烘箱的内部,所述转动轴延伸至烘箱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环形,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粉加工技术领域。该煤粉制备用烘干装置,通过在烘箱的内部设置转动轴,使得环形内部的煤粉能够通过转动轴对环形的转动,通过不断与高温区域接触,能够使得环形内部的煤粉烘干的更加均匀。
  • 一种制备烘干装置
  • [实用新型]风灰分离的加热灶具-CN201020625787.8无效
  • 刘宏 - 刘宏
  • 2010-11-26 - 2011-08-10 - F24B1/19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灰分离的加热灶具,包括加热炉芯体、除灰、上进风通道、下进风通道和风机,上进风通道和下进风通道分别与风机连接,下进风通道穿过除灰伸入加热炉芯体内,加热炉芯体上部设置有环形进风通道,环形进风通道内的加热炉芯体上开有进风孔,上进风通道与环形进风通道连通。
  • 分离加热灶具
  • [实用新型]易安装型单管双圈发热-CN201520793046.3有效
  • 刘磊;汪铭;黎海波 - 浙江优百特电器有限公司
  • 2015-10-14 - 2016-03-23 - H05B3/10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安装型单管双圈发热。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不易安装定位等技术问题。本易安装型单管双圈发热包括环形体,在环形体下表面具有与环形体连为一体式结构的环形凸体,在环形凸体上设有三个圆周均匀分布的梯形定位凸台,在环形体下表面还设有两个分别位于环形凸体内侧且对称设置的筒状连接柱,在每个筒状连接柱内壁分别设有内螺纹,在环形凸体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锥形导向柱。
  • 安装型单管双圈发热
  • [发明专利]一种适用陶瓷、玻璃或金属锅具的电磁灶-CN201210217824.5无效
  • 陈海舵;孙永军 - 中山市新帝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2012-06-28 - 2012-10-10 - F24C7/06
  • 一种适用陶瓷、玻璃或金属锅具的电磁灶,包括底壳、面壳、导热,微晶面板、线圈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锈钢材料或铝材料制成的环形导热,所述微晶面板镶嵌在环形导热的中心孔上,微晶面板的上表面与环形导热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线圈处于微晶面板下方且线圈直径等于或小于微晶面板;所述环形导热与面壳的顶开口固定连接。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当使用金属锅时,即可以使用线圈和电发热体同时工作,也可以其中之一,在不同有加热阶段交替使用;也可以使用非导磁材料制成的锅,如陶瓷锅,砂锅等进行烹饪食物使用方便,而且加热环是有铝或不锈钢材料制成有屏蔽锅底周围磁场的作用
  • 一种适用陶瓷玻璃金属电磁灶
  • [实用新型]一种适用陶瓷、玻璃或金属锅具的电磁灶-CN201220307637.1有效
  • 陈海舵;孙永军 - 中山市新帝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2012-06-28 - 2013-04-10 - F24C7/06
  • 一种适用陶瓷、玻璃或金属锅具的电磁灶,包括底壳、面壳、导热,微晶面板、线圈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锈钢材料或铝材料制成的环形导热,所述微晶面板镶嵌在环形导热的中心孔上,微晶面板的上表面与环形导热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线圈处于微晶面板下方且线圈直径等于或小于微晶面板;所述环形导热与面壳的顶开口固定连接。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当使用金属锅时,即可以使用线圈和电发热体同时工作,也可以其中之一,在不同有加热阶段交替使用;也可以使用非导磁材料制成的锅,如陶瓷锅,砂锅等进行烹饪食物使用方便,而且加热环是有铝或不锈钢材料制成有屏蔽锅底周围磁场的作用
  • 一种适用陶瓷玻璃金属电磁灶
  • [实用新型]一种输液管加温器-CN201020118084.6无效
  • 徐光娟;高玉红;陈桂青;姚翠红 - 徐光娟
  • 2010-02-11 - 2010-09-22 - A61M5/44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管加温器,加温器包括底座和盒盖,在底座的底部设有加热管,在加热管的上面设有环形螺旋环形螺旋盘上设有温度控制开关,由于将输液管放置在加温器的环形螺旋中,不会影响药液的流速,而且其加热的速度比较快;在加温器的底座上放置有若干个温度控制开关,温控开关串联连接,所以当其中的一个温控开关检测到温度达到设定值,就能够断开加热管,不致于使药液温度超出设定值,安全性高。
  • 一种输液加温
  • [实用新型]一种烹饪设备的蒸汽发生结构-CN201921969386.1有效
  • 李建文;付远华;王武刚;吴亚男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2019-11-14 - 2020-10-02 - A47J27/04
  • 一种烹饪设备的蒸汽发生结构,包括有内胆,在内胆底板上开有安装孔,在安装孔内安装有加热,在内胆底板上成型有围绕在安装孔周围的环形凹槽,在环形凹槽内安装有密封圈,密封圈套在加热盘上,在加热盘上开有与内胆内腔相连通的出液孔,在加热的下方安装有进液管,进液管的出液口与出液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烹饪设备的蒸汽发生结构将加热与内胆底板通过密封圈相密封后,可以防止蒸汽泄露,另外,进液管不仅可以朝加热注入水,而且加热管内水也会吸收微波,从而能够防止微波泄漏,解决了加热与内胆钣金接触处的微波泄漏的问题另外,通过在加热和内胆的连接处设置铝箔和金属网垫圈,进一步提高了微波密封效果。
  • 一种烹饪设备蒸汽发生结构
  • [实用新型]一种储能加热空气源热水器-CN201720966432.7有效
  • 孙志刚 - 贵州暖通采暖设备有限公司
  • 2017-08-04 - 2018-05-01 - F24H4/04
  •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源热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储能加热空气源热水器,包括热水器主体,热水器主体的一侧设有箱体,箱体内设有隔板,隔板的下方箱体内的底部设有罐体,罐体内设有传导液,罐体的中心处设有加热棒,加热棒上套设有环形箱体,环形箱体的侧面等距设有散热片,环形箱体内填充有相变蓄能材料,环形箱体与罐体之间设有换热器管,隔板的上方设有水泵,换热器管的一端贯穿罐体与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加热棒从而在用电低谷时段对环形箱体进行加热,从而使得相变蓄能材料将加热棒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和储存,在用电高峰时将热能释放出来从而完成对水的加热
  • 一种加热空气热水器
  • [实用新型]加热线圈及电磁炉-CN201520204125.6有效
  • 金振卫;孙鹏刚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2015-04-07 - 2015-07-29 - H05B6/40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线圈及电磁炉,包括:架、绕设在架上的环形线圈和固定安装在架上的磁条,线圈包括自内向外盘绕的绕线,所述磁条位于所述线圈的下方;所述线圈包括位于所述线圈内环区域的内环绕线、位于所述线圈外环区域的外环绕线和位于所述内环绕线和所述外环绕线之间的中环绕线;所述中环绕线与待加热锅具底部的距离大于内环绕线和外环绕线分别与待加热锅具底部的距离;所述架设有环形的绕线槽,所述绕线盘绕设置于绕线槽内。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线圈及电磁炉,能够使锅具底部的磁通密度相对均匀,实现对锅具均匀加热的效果。
  • 加热线圈电磁炉
  • [发明专利]一种实验用低温冻干机-CN200610119313.4无效
  • 陶乐仁;习德成;肖鑫;陶宏 - 上海理工大学
  • 2006-12-07 - 2008-06-11 - F26B5/10
  • 一种实验用低温冻干机,上部为冻干室,下部为硅油浴室,上下室由搁板隔开;冻干室内有冷阱管,冷阱管的一端经冷阱管接口伸出桶壁;硅油浴室为一腔体,底部布置加热,其内注入硅油,形成硅油池;搁板上焊接有多个柱槽,柱槽浸入硅油中,在搁板平台的周边焊接有环形挡板,与冻干室壁形成环形积水槽,硅油池内设有换热器管,其一端经换热器管接口伸出桶壁,另一端与冻干室内的冷阱管相连接;液氮罐内壁连接有电加热器;液氮出口经螺纹管直接与冷阱管或换热器管连接配电箱分别与液氮罐的电加热器、真空泵、PC机、加热及冻干室的测温热电偶连接。硅油池底部的加热,可精确控制硅油温度;搁板浸入硅油池进行硅油浴,可实现良好的传热。
  • 一种实验低温冻干机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