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660089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颗粒分离装置和颗粒分离方法-CN201780019562.2有效
  • 洪钟昱;申秀贞;金圣勋;朴敃哲;韩旲泳 - EXOZUM股份有限公司
  • 2017-01-25 - 2021-12-24 - B01L3/00
  •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颗粒分离装置可包括:一第一输入流动路径,将含有不同大小的多个颗粒的第一流体引入该第一输入流动路径;一第二输入流动路径,将不含颗粒的第二流体引入该第二输入流动路径;一连接流动路径和第二输入流动路径,使得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混合形成的第三流体移动;多个排出流动路径,从连接流动路径的另一端出来的多个颗粒根据颗粒尺寸通过该排出流动路径分离和排出;和一分支流动路径,从连接流动路径的另一端出来的至少一部分第三流体通过该分支流动路径排出
  • 颗粒分离装置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发生器-CN202211566462.0在审
  • 高能;马赛男;黎念;陈光明;郝新月;李庆普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2022-12-07 - 2023-06-13 - F25B33/00
  • 一种发生器,包括壳体,包括溶液流动层、热流体流动层,溶液流动层开设溶液流动通道,包括蒸发口,蒸发口设置界面蒸发层,界面蒸发层与溶液流动通道接触,溶液流动通道内流动着工质对溶液,工质对溶液可以在界面蒸发层蒸发,热流体流动层开设热流体流动通道,溶液流动通道设置肋,肋自所述溶液流动通道底壁向上突出至界面蒸发层,溶液流动通道与热流体流动通道相邻设置。这样,通过在溶液通道中设置肋,将热流体流动通道中的流体热量通过肋直接传递至界面蒸发层,实现了将大部分热量定位输入至界面蒸发层中的工质对溶液,避免了对溶液流动通道中的工质对溶液进行整体加热,提高了发生器对热源的能量利用效率
  • 一种发生器
  • [发明专利]用于制作纳米本体的设备-CN201480012489.2有效
  • 亚历山德拉·苏提;马克·柯克兰;保罗·柯林斯;约翰·乔治·罗斯 - 海克私人有限公司
  • 2014-03-05 - 2018-01-02 - D01D5/40
  • 本发明公开一种通过将本体形成流体引入到分散介质中制作本体的设备,所述本体优选地为纳米本体。所述设备包含流体外壳,其经配置以容纳分散介质;至少两个分离的流动路径,分散介质沿着流动路径在层流中流动,分离的流动路径中的至少两者在流动合并位置处汇聚;流体流动布置,其在使用中致使分散介质沿着每一流动路径流动流动合并位置;至少一个流体引入布置,其定位于流动合并位置处或接近流动合并位置定位,至少一个流体引入布置在使用中经配置以将本体形成流体馈送到分散介质中;以及流动收缩布置,其接近于或跟随流动合并位置,流动收缩布置在使用中使接近于和/或跟随流动合并位置的分散介质流收缩且加速。
  • 用于制作纳米本体设备
  • [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吹风机-CN202221027691.0有效
  • 邵强;王骞;徐玉东;钟文桥 - 湖北全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2022-04-28 - 2023-03-24 - A45D20/10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吹风机,包括:本体,本体具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流体流动路径,流体流动路径由流体入口延伸至流体出口;输送组件,输送组件带动流体流体入口向流体出口流动;加热组件,加热组件设于流体流动路径中,并用于加热流体流动路径中的流体;其中,加热组件包括基材,基材由绝缘材质制成,且基材表面设有电热涂层和两导电涂层,电热涂层分别与两导电涂层电性连接。
  • 一种新型吹风机
  • [发明专利]用于分子回收的方法和组件-CN201780021418.2有效
  • K.克提亚 - 建奥迪斯有限公司
  • 2017-04-25 - 2021-06-01 - B01L3/00
  •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组件进行分子回收的方法,所述组件包括第一流动池(2),所述第一流动池包含可以结合到分子的第一配体(4),和可以将第一流动池选择性流体连接到收集储器(39)的导管;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使样品流体沿着导管流动到第一流动池(2)中;(b)使缓冲流体流动通过导管的至少一部分,而不使任何缓冲流体流动通过第一流动池(2),使得样品流体保持在第一流动池(2)中,但所述导管的至少一部分由缓冲流体清洁;(c)使缓冲流体流动通过第一流动池(2)以将样品流体冲洗出第一流动池(2);(d)使流体沿着导管流动通过第一流动池(2)并进入收集储器,使得结合到第一配体(4)且已经与配体(4)解离的样品流体的分子被收集到流动通过第一流动池(2)的流体中并被带到收集储器中。
  • 用于分子回收方法组件
  • [发明专利]用于影响流体流动的方法-CN201580022121.9在审
  • P.希尔特;T.黑里希 - 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 2015-04-23 - 2016-12-21 - F01N3/28
  • 本发明旨在用于影响在流体线路(2)中的流体流动(1)的方法。流体线路带有壁部(3),带有流体输入侧(5)和流体输出侧(6)的蜂巢体(4)布置在流体线路(2)中。蜂巢体(4)具有带有横截面(9)和用于使得流体流动(1)从流体输入侧(5)向着流体输出侧(6)能够通流的通道(10)的蜂巢结构(8),其中,蜂巢体(4)具有限定部(11),其中,蜂巢结构(8)具有环绕的靠近限定部的外区所述方法至少包括下述步骤:a)提供在蜂巢体(4)的上游的流体流动(1);b)使得流体流动(1)进入蜂巢体(4)中,其中,在流体输入侧(5)处,在靠近限定部的外区(12)中的所述流体流动(1)的平均的第一入流速度(14)小于在中央区(13)中的所述流体流动(1)的平均的第二入流速度(15);c)至少部分地将所述流体流动(1)沿着径向(16)向外偏转,从而在流体输出侧(6)处,流体流动(1)的在靠近限定部的外区(12)的至少一个部分区域(18)中的平均的第一出流速度(17)至少20%地大于所述流体流动(1)的在中央区(13)中的平均的第二出流速度(19)。
  • 用于影响流体流动方法
  • [发明专利]对感测反向流动的低温计量器的冷却-CN201480028117.9有效
  • P·德鲁比 - 查特集团公司
  • 2014-03-13 - 2019-02-19 - G01F1/84
  • 本发明描述了由与分配流动相反的流动中的流动液体冷却计量器。多个管配置成输送包括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多种流体。当第一流体从泵分配到第一出口时附连到对应的管的分配阀配置成打开。当第二流体从泵输送到第二出口时附连到相应的管的再循环阀配置成打开。当流体流动通过管时附连到多个管中的一个管的计量器配置成测量流体的性质,其中流体是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中的一种。当第二流体从出口部段流动到入口部段时计量器配置成感测反向流动
  • 反向流动低温计量器冷却
  • [发明专利]轴式换热闭式循环井下热电发电系统及方法-CN201810525008.8有效
  • 刘均荣;史开源;杜鹏;王哲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2018-05-28 - 2020-06-19 - F03G4/00
  • 系统包括井筒、流体循环模块和电能外输模块。井筒包括套管、油管、热电发电模块、冷流体注入管和集液管。油管通过穿越封隔器坐封在套管内壁上,油管底部设有贯穿式油管堵头。套管内壁与热电发电模块外壁之间的空间形成油套环空流动通道。油管内部空间形成油管流动通道。冷流体注入管设置在油套环空流动通道内或油管流动通道内。流体循环模块包括冷流体注入管线、冷流体注入泵、冷流体流出管线、冷流体储存容器、冷流体流入管线、热流体利用模块、油套环空返出流体流动管线和油管返出流体流动管线。本发明能实现取热发电不取水、提供稳定的电能供给,且不会影响换热流体的后续利用。
  • 轴式换热闭式循环井下热电发电系统方法
  • [发明专利]U型管换热闭式循环井下热电发电系统及方法-CN201810524089.X有效
  • 刘均荣;史开源;杜鹏;王哲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2018-05-28 - 2020-06-26 - F03G4/00
  • 系统包括井筒、流体循环模块和电能外输模块。井筒包括套管、油管、热电发电模块、冷流体注入管和U型管换热器。套管位于生产层的部分上设有射孔段。套管内壁与热电发电模块外壁之间的空间形成油套环空流动通道。油管内部空间形成油管流动通道。冷流体注入管设置在油套环空流动通道内或油管流动通道内。流体循环模块包括冷流体注入管线、冷流体注入泵、冷流体流出管线、冷流体储存容器、冷流体流入管线、热流体利用模块、油套环空返出流体流动管线和油管返出流体流动管线。本发明能实现取热发电不取水、提供稳定的电能供给,且不会影响换热流体的后续利用。
  • 型管换热闭式循环井下热电发电系统方法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