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矩阵式充电堆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76492.2 | 申请日: | 201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81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何耀伟;陈爽;何相江;宋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泸州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0 | 分类号: | B60L53/30 |
代理公司: | 成都四合天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4 | 代理人: | 周建;王记明 |
地址: | 646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种矩阵式充电堆,包括本体与多个转轴,在突出条的外侧壁上开有盲孔,在盲孔内设有顶柱,顶柱的一端突出于盲孔后向外延伸,顶柱的另一端设有连接轴承,连接轴承内设有调节筒,调节筒依次贯穿盲孔、固定孔后向外延伸,在转轴外圆周壁上设有环形槽Ⅰ、环形槽Ⅱ,在调节筒的内圆周壁上设有卡块Ⅰ、卡块Ⅱ,在转轴外圆周壁上分别设有滑槽Ⅰ、滑槽Ⅱ;在本体底部的两侧分别开有燕尾槽,限位楞条上表面设有滑块。本技术方案在不改动其内部结构的前提下,于充电堆本体下表面增加一个能够与齿带传送相匹配的底座,能够在充电堆集中运输以及安装时快速实现充电堆的平稳转移,降低充电堆在安装过程中的损伤几率。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盲孔 顶柱 连接轴承 转轴外圆 环形槽 矩阵式 后向 滑槽 卡块 周壁 本实用新型 安装过程 内圆周壁 固定孔 上表面 突出条 外侧壁 下表面 限位楞 燕尾槽 延伸 齿带 底座 滑块 转轴 匹配 损伤 传送 贯穿 运输 | ||
【主权项】:
1.一种矩阵式充电堆,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1)的底部开有两端开放的矩形槽(7),且在矩形槽(7)的槽底设有支撑板(3),在矩形槽(7)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支撑板(3)平行的突出条,在支撑板(3)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多个定位孔,且在每一个突出条的内侧壁上分别开有与定位孔对应的固定孔(16),还包括多个转轴(6),在突出条的外侧壁上开有与固定孔(16)连通的盲孔(14),每一个所述转轴(6)的一端置于固定孔(16)内且其另一端固定在盲孔内,且盲孔(14)的内径大于所述固定孔(16)的内径,在盲孔(14)内设有顶柱(8),且顶柱(8)的一端突出于盲孔(14)后向外延伸,顶柱(8)的另一端设有连接轴承(12),连接轴承(12)内设有调节筒(13),在盲孔(14)内设有弹簧(15),弹簧(15)套设在调节筒(13)的外圆周壁上,调节筒(13)依次贯穿盲孔(14)、固定孔(16)后向外延伸,且调节筒(13)的延伸段套设在转轴(6)的外圆周壁上,在调节筒(13)的延伸段上固定有驱动齿轮(4),沿所述转轴(6)的周向在其外圆周壁上间隔设置有环形槽Ⅰ(17)、环形槽Ⅱ(20),在调节筒(13)的内圆周壁上设有卡块Ⅰ(18)、卡块Ⅱ(19),沿转轴(6)的轴向在其外圆周壁上分别设有滑槽Ⅰ(21)、滑槽Ⅱ(22),且环形槽Ⅰ(17)与滑槽Ⅰ(21)连通,环形槽Ⅱ(20)与滑槽Ⅱ(22)连通;在本体(1)底部的两侧分别开有燕尾槽(5),限位楞条(2)上表面设有与燕尾槽(5)匹配的滑块(9);初始状态下,卡块Ⅰ(18)置于环形槽Ⅰ(17)内,卡块Ⅱ(19)置于环形槽Ⅱ(20)内,调节筒(13)与转轴(6)能够发生相对转动,使用时,滑块(9)由燕尾槽(5)的初始端向其终端移动时,限位楞条(2)的内侧壁对多个顶柱形成挤压,分别推动卡块Ⅰ(18)、卡块Ⅱ(19)进入至滑槽Ⅰ(21)、滑槽Ⅱ(22)中,使得调节筒(13)与转轴(6)形成一个整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泸州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未经泸州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2037649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十舱充电柜
- 下一篇:一种实现电功率共享的充电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