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洋生物废弃物牡蛎壳负载钯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12259.7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35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温燕梅;康信煌;洪鹏志;许晓玲;杨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7/185 | 分类号: | B01J27/185;C07C231/12;C07C233/11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李慧 |
地址: | 524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海洋生物废弃物牡蛎壳负载钯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以牡蛎壳为钙,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致孔剂,通过水热法合成羟基磷灰石,制备能循环使用的非均相钯催化剂,其具有以下优点:(1)使用牡蛎壳、磷酸盐作为原料,不仅价廉易得、取材广泛,而且对环境友好无害,工艺简单;(2)可高效(90%以上)催化碘苯和溴苯等芳基卤代物与烯烃的Heck反应,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后,活性几乎没有下降,产物产率仍在90%以上;(3)对Sonogashira偶联也有优良的催化能力;(4)羟基磷灰石载体材料相比于其他载体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溶解度低、表面酸碱可调、结构易于修饰、强的离子交换性等显著优势。 | ||
搜索关键词: | 海洋生物 废弃物 牡蛎 负载 催化剂 制备 应用 | ||
【主权项】:
1.一种利用牡蛎壳制备的钯催化剂,其特征在于,羟基磷灰石材料颗粒表面呈蜂窝状纳米多孔结构,介孔主要分布在100~110nm,比面积为73.36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1012259.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