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轴腔体双工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74490.6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44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谢雅;陈付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1/208 | 分类号: | H01P1/208;H01P1/2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冯炳辉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轴腔体双工器,包括金属腔和输入输出端口;金属腔呈“凸”字形,区分有四个谐振腔,向外突出的三个部分各为一个,余下的中间部分为一个,中间部分的那个谐振腔为第二阶同轴谐振腔,第二阶同轴谐振腔左侧、右侧、背部的谐振腔分别为第一阶同轴谐振腔和右侧、背部第三阶同轴谐振腔,第一、二阶同轴谐振腔为共用谐振腔,有双频特性,右侧、背部第三阶同轴谐振腔为单频谐振腔,并取出各自的单频带部分;四个谐振腔之间通过耦合谐振窗实现耦合;输入输出端口有三个,为同轴馈电线,均延长插入至第一阶同轴谐振腔的竖直金属圆柱及右侧、背部第三阶同轴谐振腔的谐振杆内。本发明结构紧凑、可小型化、易于调谐、选择性好。 | ||
搜索关键词: | 同轴谐振腔 谐振腔 同轴腔体双工器 输入输出端口 金属腔 调谐 同轴馈电线 金属圆柱 耦合谐振 单频带 谐振杆 耦合 单频 二阶 竖直 双频 取出 | ||
【主权项】:
1.一种同轴腔体双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封闭的金属腔和输入输出端口;所述金属腔的整个外形呈“凸”字形,共区分有四个谐振腔,向外突出的三个部分各为一个,余下的中间部分为一个,其中,中间部分的那个谐振腔为第二阶同轴谐振腔,位于该第二阶同轴谐振腔左侧的谐振腔为第一阶同轴谐振腔,位于该第二阶同轴谐振腔右侧的谐振腔为右侧第三阶同轴谐振腔,位于该第二阶同轴谐振腔背部的谐振腔为背部第三阶同轴谐振腔,所述第一阶同轴谐振腔和第二阶同轴谐振腔为共用谐振腔,具有双频特性,所述右侧第三阶同轴谐振腔和背部第三阶同轴谐振腔为单频谐振腔,并取出各自的单频带部分;四个谐振腔之间通过三个耦合谐振窗实现耦合,分别有第一耦合谐振窗、右侧第二耦合谐振窗、背部第二耦合谐振窗;所述第一阶同轴谐振腔内设有第一竖直金属圆柱和第一水平金属圆柱,所述第一水平金属圆柱位于第一阶同轴谐振腔的中间位置,其一端嵌入第一竖直金属圆柱的中间,另一端固定在第一阶同轴谐振腔的内壁上,为短路端,所述第一竖直金属圆柱两端开路,且其两端与第一阶同轴谐振腔的顶部和底部的距离相等,第一阶同轴谐振腔产生的第一谐振频率由第一竖直金属圆柱的高度和第一水平金属圆柱的长度共同控制,第二谐振频率仅由第一竖直金属圆柱的高度控制,进而得到相对独立控制的双频特性,且第二谐振频率与高次谐振频率相距远,所以阻带特性好;所述第二阶同轴谐振腔内设有第二竖直金属圆柱和第二水平金属圆柱,所述第二水平金属圆柱位于第二阶同轴谐振腔的中间位置,其一端嵌入第二竖直金属圆柱的中间,另一端固定在第二阶同轴谐振腔的内壁上,为短路端,所述第二竖直金属圆柱两端开路,且其两端与第二阶同轴谐振腔的顶部和底部的距离相等,第二阶同轴谐振腔产生的第一谐振频率由第二竖直金属圆柱的高度和第二水平金属圆柱的长度共同控制,第二谐振频率仅由第二竖直金属圆柱的高度控制,从而得到相对独立控制的双频特性;所述右侧第三阶同轴谐振腔内设有第一谐振杆,所述第一谐振杆的一端直接固定在右侧第三阶同轴谐振腔的底部,为短路端,其另一端开路,所述右侧第三阶同轴谐振腔取出前两阶共用谐振腔的高频部分;所述背部第三阶同轴谐振腔内设有第二谐振杆,所述第二谐振杆的一端直接固定在背部第三阶同轴谐振腔的底部,为短路端,其另一端开路,所述第二谐振杆的高度相比于第一谐振杆较高,所述背部第三阶同轴谐振腔取出前两阶共用谐振腔的低频部分;所述第一耦合谐振窗由第一耦合结和第一耦合窗口组成,所述第一耦合结直接插入第一水平金属圆柱和第二水平金属圆柱中,其圆心所在位置与第一水平金属圆柱和第二水平金属圆柱的圆心所在的直线垂直,所述第一耦合窗口位于第一竖直金属圆柱的一侧,所述第一耦合结和第一耦合窗口共同控制第一阶同轴谐振腔和第二阶同轴谐振腔之间的耦合强度;所述右侧第二耦合谐振窗由第二耦合结和第二耦合窗口组成,所述第二耦合结直接插入至第二竖直金属圆柱和第一谐振杆的内部,其圆心与第二竖直金属圆柱和第一谐振杆的圆心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二耦合窗口分布在第一谐振杆两侧的腔体壁上,所述第二耦合结和第二耦合窗口共同控制第二阶同轴谐振腔与右侧第三阶同轴谐振腔之间的耦合强度;所述背部第二耦合谐振窗由第三耦合结和第三耦合窗口组成,所述第三耦合结连接第二竖直金属圆柱的背部和第二谐振杆,其圆心与第二竖直金属圆柱和第二谐振杆的圆心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三耦合结和第三耦合窗口共同控制第二阶同轴谐振腔与背部第三阶同轴谐振腔之间的耦合强度;所述输入输出端口有三个,分别为第一输入输出端口、第二输入输出端口、第三输入输出端口,该三个输入输出端口为同轴馈电线,分别延长插入至第一阶同轴谐振腔的第一竖直金属圆柱、右侧第三阶同轴谐振腔的第一谐振杆和背部第三阶同轴谐振腔的第二谐振杆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674490.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