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光发热混纺纱线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84288.4 | 申请日: | 201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4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杨世玉;毕小蕾;嵇春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墨织韵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44;D01D5/24;D01F1/10;D01F6/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桥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光发热混纺纱线,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纤维制备而成:20~30%棉纤维、30~40%纳米发热腈纶混纺短纤、15~25%聚酯中空纤维以及5~35%氨纶纤维,所述纳米发热腈纶混纺短纤的制备过程为:首先由纳米陶瓷颗粒、纳米火山岩石粉末和腈纶纺丝液共混制得的短纤,然后将所述纤维与棉纤维、聚丙烯纤维进行混纺,得到纳米陶瓷腈纶混纺短纤;将上述纳米陶瓷腈纶混纺短纤与棉纤维、聚酯中空纤维、氨纶纤维按照上述质量比(g/g)例进行交织混纺,得到吸光发热混纺纱线。本发明制得的吸光发热混纺纱线在光照下,逐渐升温,其温度在光照30min后比一般的织物温度高4~5℃,纱线织物具有良好的吸光发热性能;保温率达19%~21%,热传系数在40.35~54.23之间,保温性能优于普通织物。 | ||
搜索关键词: | 短纤 吸光 混纺纱线 发热 棉纤维 氨纶纤维 发热腈纶 纳米陶瓷 中空纤维 腈纶 聚酯 光照 纳米陶瓷颗粒 聚丙烯纤维 质量百分数 保温性能 发热性能 火山岩石 纱线织物 纤维制备 制备过程 逐渐升温 腈纶纺丝 保温率 质量比 共混 后比 纤维 | ||
【主权项】:
1.一种吸光发热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纤维制备而成:20~30%棉纤维、30~40%纳米发热腈纶混纺短纤、15~25%聚酯中空纤维以及5~35%氨纶纤维,其中所述纳米发热腈纶混纺短纤的制备过程为:步骤一,由纳米陶瓷颗粒、纳米火山岩石粉末和腈纶纺丝液共混制得的改性腈纶短纤;步骤二,将所述改性腈纶短纤与棉纤维、聚丙烯纤维进行混纺,所述改性腈纶短纤与棉纤维、聚丙烯纤维的混纺组成百分比为40%:30%:30%,制得纳米陶瓷腈纶混纺短纤;所述吸光发热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制得的纳米陶瓷腈纶混纺短纤与棉纤维、聚酯中空纤维、氨纶纤维按照上述质量比(g/g)例进行交织混纺,得到吸光发热混纺纱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墨织韵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墨织韵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584288.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阻尼效果的细纱机锭盘结构
- 下一篇:一种麻纤维包芯绒线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