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VHL配体诱导BET降解的吡咯并吡啶酮类双功能分子化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65513.X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39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曹鹏;张惠斌;张剑;魏清筠;周金培;郑培源;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71/04 | 分类号: | C07D471/04;A61K31/437;A61P35/00;A61P35/0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黄振华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类新的吡咯并吡啶酮类双功能分子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前药和以该化合物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以及在制备这些化合物和其药用组合物及其用于治疗或预防肿瘤、炎症、免疫等疾病中的应用。本发明涉及的双功能分子是一种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AC),通过连接臂将BET蛋白小分子抑制剂和E3泛素连接酶复合体中Von Hippel‑Lindau(VHL)蛋白配体连接获得双功能分子,所得化合物能够选择性诱导BET蛋白降解,抗肿瘤作用显著。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vhl 诱导 bet 降解 吡咯 吡啶 酮类 功能 分子 化合物 | ||
【主权项】:
1.如式Ⅰ所示的一种基于VHL配体诱导BET降解的吡咯并吡啶酮类双功能分子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或前药,A‑L‑BⅠ其中:所述的A是式Ⅱ所示的吡咯并吡啶酮类BET蛋白抑制剂或其衍生物;
所述的B是式Ⅲ所示的E3泛素连接酶复合体中VHL蛋白的小分子配体;
其中:R1、R4分别独立为‑H、‑CH3、‑CH2CH3、‑CH2CH2CH3和‑C(CH3)3中的任意一种;R2、R3、R5~R9分别独立为‑H、‑D、‑F、‑Cl、‑Br、‑I、‑NO2、‑CN、‑NH2、‑OH、‑CH3、‑CH2F、‑CHF2、‑CF3、‑CH2D、‑CHD2、‑CD3和‑CH2CH3中的任意一种;R10为C1‑C6烷基、‑H、‑D、‑F、‑Cl、‑Br、‑I、‑NO2、‑CN、‑NH2、‑OH、‑CH2F、‑CHF2、‑CF3、‑CH2D、‑CHD2、‑CD3、‑NHSO2CH3、‑NHSO2C2H5、‑NHCO2CH3、‑NHCO2C2H5、‑NHCO2C3H7、‑NHCO2C4H9、‑NHCO2CH(CH3)2、‑SO2CH3和‑SO2C2H5中的任意一种;X为未取代、‑CH2‑、‑CO‑、‑C(H)(OH)‑、‑(CH2)mO‑、‑(CH2)S(O)n和‑(CH2)mN(Ra)‑中的任意一种,其中m独立地是0或1,n独立地是0、1或2,Ra为H、C1‑C3烷基、C1‑C3卤代烷基、(C2‑C3亚烷基)‑OH和未取代的环丙基中的任意一种;R11为C1‑C6烷基、C1‑C6烷氧基烷基、Rb和‑(C1‑C6亚烷基)‑Rb中的任意一种,其中每一Rb独立为芳基、杂环、环烷基和环烯基中的任意一种,并且每一Rb独立为未取代或被1‑5个Rc取代,其中Rc独立为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1‑C6烷氧基、C1‑C6烷氧基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F、‑Cl、‑Br、‑I、‑NO2、‑CN、‑NH2、‑COOH、‑CO‑取代单环芳基、‑CO‑取代单环杂环基、‑取代单环芳基和‑取代单环杂环基中的任意一种;R12为‑H和C1‑C6烷基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L是连接臂,L为脂肪族链和芳香链中的任意一种。其中,连接臂L通过共价键与A和B相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未经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565513.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