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伪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33762.0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01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忠;巫景华;陈喜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学忠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16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信息防伪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伪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将通过将防伪码写入到联盟区块链中,利用联盟链数据不可篡改的特性,确保了防伪系统中创建的防伪码的数量、值以及其首次真伪查验者信息不会被篡改、变更。同时防伪系统中不直接存储用户的唯一性标识,伪造、篡改任一级的所有者信息,都将导致验证过程的失败,从而可以及时发现并预警赠与者被篡改、变更的行为。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伪 方法 系统 | ||
【主权项】:
1.一种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构建防伪系统,所述的系统包括信息数据库,所述的信息数据库中包括防伪码信息表以及产品流转日志表,防伪码信息表的记录属性包含产品编号、防伪码、防伪码状态、根级所有者、叶级所有者以及日期时间,所述的防伪码状态包括销售、售出、赠与中、赠与四种状态;产品流转日志表的记录属性包含有防伪码、叶级所有者、父级所有者、日期时间;根级所有者、叶级所有者的初始值皆为0;步骤S2:创建防伪码,防伪码信息表产生N个值唯一的防伪码,并将N个防伪码写入联盟区块链中;步骤S3:将产生的防伪码以防伪标签形式与产品进行物理关联,并将防伪码信息表中的防伪码与产品建立对应的逻辑关联;步骤S4:产品售出后,进行产品真伪验证时,消费者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读取到防伪标签中的防伪码,连同该移动智能终端的唯一标识号发送至防伪系统;步骤S5:以防伪码作为秘钥,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对防伪码进行加密,将得到的结果记为检索防伪码;步骤S6:检索防伪码信息表中是否存在记录属性“防伪码”等于检索防伪码的记录,若不存在,则返回查询结果为无效的信息到移动智能终端中,防伪验证过程结束;若存在,执行步骤S7;步骤S7:判断检索结果记录的记录属性“防伪码状态”是否为“销售”,若是,执行步骤S8,若否,执行步骤S9;步骤S8:在防伪码信息表中对该记录进行更新,将记录属性“防伪码状态”更改为“售出”,将记录属性“日期时间”更改为当前的日期时间,以移动智能终端的唯一标识号作为秘钥,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对防伪码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密文更新到记录属性“根级所有者”中,并返回查询结果为正品的信息到移动智能终端中;步骤S9:以移动智能终端的唯一标识号作为秘钥,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对防伪码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密文记为所有者密文;步骤S10:判断检索结果记录的记录属性“防伪码状态”是否为“售出”,若是,则执行步骤S11,若否,则执行步骤S12;步骤S11:判断记录属性“根级所有者”的值是否等于所有者密文的值,如果不等,则返回查询结果为无权验证的信息到移动智能终端,防伪验证过程结束;如果相等,则返回查询结果为正品的信息到移动智能终端;防伪验证过程结束;步骤S12:判断检索结果记录的记录属性“防伪码状态”是否为“赠与中”,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3,否则执行步骤S15;步骤S13:判断记录属性“根级所有者”的值或记录属性“叶级所有者”的值是否等于所有者密文的值,如果相等,则返回查询结果为产品赠与中的信息到移动智能终端:执行步骤S14;步骤S14:消费者选择“是否通过移动智能终端提供赠与授权码”,若是,则执行步骤S22,若否,则结束本次防伪验证过程;步骤S15:判断检索结果记录的记录属性“防伪码状态”是否为“赠与”,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6,否则返回查询结果为产品状态异常的信息到移动智能终端,防伪验证过程结束;步骤S16:判断记录属性“叶级所有者”的值是否等于所有者密文的值,若不等,则返回查询结果为无权验证的信息到移动智能终端中,防伪验证过程结束;若相等,则执行步骤S17;步骤S17:对产品流转日志表进行检索,检索条件为记录属性“防伪码”等于以防伪码作为秘钥、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对防伪码进行加密得到的值,并且记录属性“叶级所有者”等于以移动智能终端的唯一标识号作为秘钥、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对防伪码进行加密得到的值,两个检索条件为与的关系;步骤S18:判断是否存在检索结果,若不存在,则返回查询结果为产品流转日志异常的信息到移动智能终端,防伪验证过程结束;若存在检索结果,则执行步骤S19;步骤S19:以移动智能终端的唯一标识号为密钥,对所检索出的记录属性“父级所有者”进行解密,获得父级移动智能终端唯一性标识号,以父级移动智能终端唯一性标识号作为秘钥,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对防伪码进行加密,将得到的结果记为检索根级所有者;步骤S20:检索防伪码信息表,检索条件为记录属性“防伪码”的值等于以防伪码作为秘钥、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对防伪码进行加密得到的值,并且记录属性“根级所有者”等于检索根级所有者的值;若存在,则返回查询结果为正品的信息到移动智能终端中,防伪验证过程结束;若不存在,则执行步骤S21;步骤S21:对产品流转日志表进行检索,检索条件为记录属性“防伪码”的值等于以防伪码作为秘钥、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对防伪码进行加密得到的值,并且记录属性“叶级所有者”的值等于以父级移动智能终端唯一性标识号作为秘钥、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对防伪码进行加密得到的值,跳转回步骤S18;步骤S22:消费者通过移动智能终端中读入赠与授权码信息到防伪系统中,该赠与授权码信息包括以防伪码作为秘钥,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对赠与者移动智能终端唯一性标识号进行加密得到的值;并以当前的防伪码为秘钥,解密赠与授权码信息;判断能否解密获得赠与者移动智能终端唯一性标识号,若不能,则返回查询结果为无效赠与授权码的信息到移动智能终端,防伪验证过程结束;若能,则执行步骤S23;步骤S23:以得到的赠与者移动智能终端唯一性标识作为秘钥,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对防伪码进行加密后的密文赋予给所有者密文;并判断叶所有者值是否为NULL值,如果不为NULL值,则执行步骤S24,否则执行步骤S27;步骤S24:判断记录属性“叶级所有者”的值是否等于所有者密文的值,若不等,则返回查询结果为赠与者信息异常的信息到移动智能终端,防伪验证过程结束;若相等,执行步骤S25;步骤S25:更新防伪码信息表,将防伪码状态变更为赠与,以当前移动智能终端的唯一标识号作为秘钥,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对防伪码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密文更新记录属性“叶级所有者”;步骤S26:更新产品流转日志表数据库,以防伪码作为秘钥,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对防伪码进行加密,将得到的结果赋予防伪码;以移动智能终端的唯一标识号作为秘钥,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对防伪码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密文赋予叶级所有者;以移动智能终端的唯一标识号作为秘钥,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对防伪码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密文赋予叶级所有者;以防伪码作为秘钥,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对赠与者移动智能终端唯一性标识号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密文赋予父级所有者;并返回查询结果为赠与成功,正品的信息到移动智能终端,防伪验证过程结束;步骤S27:判断记录属性“根级所有者”的值是否等于所有者密文的值,若不等,则返回查询结果为赠与者信息异常的信息到移动智能终端,防伪验证过程结束;如果相等,进入执行步骤S2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学忠,未经张学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533762.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险识别方法及其系统
- 下一篇:码指纹防伪方法和码指纹防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