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热耦合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等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22665.1 | 申请日: | 201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61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熊斌宇;杨叶森;刘正奇;李旸;唐金锐;苏义鑫;谢长君;陈继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G06F119/0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刘琳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热耦合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等效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二阶阻容网络对VRB的电气特性进行建模;2、利用粒子群算法进行参数辨识;3、分析在电池运行中各个模块的产热情况;4、分析VRB系统的传热过程;5、基于电热比拟原理,对传热路径进行等效;6、将步骤2和步骤5中得到的各个状态进行联立,得到完整的VRB储能系统电热耦合模型的状态空间方程。本发明综合考虑了VRB储能系统在运行时的电气特性和产热特性以及两者间的耦合关系,能够对电池的荷电状态、端电压和各部分温度状态进行准确地预测,有效保障VRB的安全稳定运行。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热 耦合 全钒液 流电 池储能 系统 等效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电热耦合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等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使用二阶阻容网络对全钒液流电池VRB的电气特性进行建模,并用式(1)—式(6)表示:Uter=Eocv‑Ucon‑Uact‑Uohm (1)
Uohm=IRohm (3)![]()
![]()
式(1)表示电池端电压的组成,Uter为VRB的端电压;式(2)中描述了电池的荷电状态和开路电压的变化规律,其中,SOC为电池的荷电状态,即剩余电量;Cn表示电池的容量;i(t)为充放电电流,η为充放电效率;SOC0为系统初始的荷电状态;Eocv为电池电压源,代表了VRB电堆在不同SOC下的平衡电动势EMF,由能斯特方程导出;E0表示标准电极电位;R表示摩尔气体常数;T表示当前温度;F表示法拉第常数,k1、k2表示为修正SOC不准确而添加的修正系数;式(3)中,Uohm为欧姆过电势,代表了双极板、薄膜、电解质上的等效压降,Rohm表示钒电池的等效内阻,代表了双极板、薄膜、电解质的等效电阻之和,I表示输入电流;式(4)中,Uact为活化过电势,在模型中用阻容网络等效表示,Ract和Cact分别为等效电阻和等效电容,t表示反应进行的时间,用于描述暂态过程;式(5)中,Ucon为浓差过电势,在模型中用阻容网络等效表示,Rcon和Ccon分别为等效电阻和等效电容;式(6)中,Rsh//Rdiff为自放电损耗电阻与旁路电流损耗电阻,由电解液的导电性与钒电池的流体管道设计决定,σ表示电解液的导电性,l表示电极长度,s表示电极宽度,Ra,c表示管道等效电阻;步骤2:依据实验数据,通过粒子群算法,对步骤1中等效电路方程的参数Rohm、Ract、Rcon、Cact和Ccon进行辨识;步骤3:分析在电池运行中等效电阻产热、化学反应吸/放热、电堆中由传质粘度和摩擦造成的产热三种状态,并采用式(8)—式(11)所示的方程进行描述:PΣ=Pr+Pentro+Pflow (8)![]()
![]()
式(8)表示电池中各个产热部分的组成,P∑为电池总产热量,Pr为各等效电阻产热,Pentro表示化学反应吸/放热,Pflow为电堆中由传质粘度和摩擦造成的产热;式(9)表示当电流为变量时,各项电阻的产热,等式右侧第一项为自放电和旁路电流的产热,第二项为等效欧姆电阻、活化电阻和浓差电阻的产热,并包含了暂态过程,Rshunt、Rdiff分别为旁路电流损耗电阻与自放电损耗电阻;式(10)表示化学反应吸/放热,其符号由充放电状态决定,E表示反应熵热;Ts为电堆内部电解液的温度;z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数,c表示离子浓度;式(11)表示由传质粘度和摩擦造成的产热,Q表示管道中传质的流量;Δptotal表示传质总的压力降;α为泵的效率,取决于泵的配置和运行条件;μ表示传质的粘度;l和S表示电极的长度和截面积;κ为电极的渗透率;步骤4:基于电热比拟原理,使用Cauer等效网络对VRB储能系统的传热路径进行等效;步骤5:将步骤2和步骤4中得到的结果进行联立,得到完整的VRB储能系统电热耦合模型的状态空间方程:
Uter=h(x,u) (16)式(15)中,x表示系统中的各个状态量,u表示系统的输入量;A为系统矩阵,B为输入矩阵;式(16)中,Uter表示输出端电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522665.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