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筇竹母竹丛育苗以及造林栽培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20914.3 | 申请日: | 201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86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平;吴雨峰;干少雄;齐沛森;陈涤非;张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G2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瑞创华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70 | 代理人: | 邓瑞;辜强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筇竹母竹丛育苗以及造林栽培的方法,包括母竹丛育苗方法以及造林栽培方法两个部分。筇竹母竹丛育苗具体包括母竹丛的选取标准与方法,育苗圃地选择、翻耕及作床,母竹丛移栽技术以及苗期管理措施等。筇竹造林栽培方法具体包括造林整地方法,造林母竹丛选取,栽培技术措施。本发明通过对筇竹竹株结构及发笋特征的深入探究,科学提出了母竹丛选取标准和起掘方法,即“3‑5株竹株+1‑3年竹龄+来鞭20‑30cm、去鞭30‑40cm”的竹丛结构,同时配套育苗圃地以及栽培地选择标准和条件,能够保证筇竹育苗时多个母竹及竹鞭相对完整的群体结构,有利于鞭芽的发育,进而提高发笋率、出苗率,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方法采用单株母竹育苗造林以及竹鞭育苗出苗率低的弊端,显著提高了筇竹种苗繁育及栽培的效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均十分显著。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筇竹母竹丛 育苗 以及 造林 栽培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筇竹母竹丛育苗以及造林栽培的方法,包括母竹丛育苗方法以及造林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育苗圃地选择:选择土层厚度60cm以上、土壤结构良好、质地为壤土或砂壤土、肥力水平中等以上、排灌条件良好、土壤病虫害较少、土壤pH值5.0~7.0、空气相对湿度75%以上以及地形平坦或坡度在10°以内的均匀坡地作为育苗圃地。S2、翻整育苗圃地:在秋季或冬季对育苗圃地进行深翻,翻垦深度30cm左右,除去石块、草篼、树根等杂物,同时施入经充分腐熟的厩肥、堆肥或饼肥,并适量施用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施肥时可撒施一定量的代森锌粉剂对土壤进行消毒;S3、母竹丛的选取:在秋末和早春选取竹株3~5根、竹鞭鲜黄、鞭芽饱满、鞭根健壮的母竹丛,其中一年生母竹2~3秆;2年生母竹1~2秆;竹鞭年龄2年~3年;秆径1.5cm~3.0cm,保留秆高1.5m~2.0m,保留来鞭20cm~30cm;去鞭30cm~40cm。S4、育苗圃地翻耕作床:种植前对育苗圃地进行再一次翻耕,碎土耙平,然后开始作床;作床时,保持苗床宽2.0m~3.0m,高0.2m~0.3m,长度随地形而定,并在苗床上挖长80cm×宽50cm×高30cm的植苗穴。S5、母竹丛移栽:10月中旬~11月下旬或次年早春2月~3月上旬,将选取好的母竹丛移栽到植苗穴内,分层覆土填实,并浇水壅土,完成母竹丛的移栽;移栽时,母竹丛的株行距为2.0m×2.0m~2.0m×3.0m。S6、苗期管理:育苗期间保持圃地土壤湿润,防止积水;苗圃经常除草,除草时避免伤及幼苗、蘖苗、嫩笋或松动根部;雨后、浇水或追肥后可适当松土壅篼;栽植30天~45天后施用10%~15%的清粪水;6月再施用人畜粪水的同时,加入0.2%~0.3%的尿素或0.4%~0.6%的硫酸铵;7月~9月施肥2次~3次,肥料选用有机肥、尿素或复合肥,有机肥与无机肥交替使用。S7、第三年起,每年从母竹丛上挖取健壮的小母竹用于造林栽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520914.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盐渍化草地改良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阳春砂仁的生态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