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计量区域用电需量的错峰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32605.0 | 申请日: | 2019-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35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徐宏飞;唐天翔;李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申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00 | 分类号: | G06F17/00;G06Q10/06;G06Q50/06 |
代理公司: | 上海骁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15 | 代理人: | 林炜 |
地址: | 2002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计量区域用电需量的错峰计算方法,涉及能耗管理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是减轻电力系统负担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先将各个负荷节点划分为多个负荷群,再对历史月最大用电需量发生日的负荷有功数据进行间隔采样后,构建各个负荷节点的节点采样曲线,再将同一负荷群的节点采样曲线叠加后得到负荷群的群负荷采样曲线;再采用移动群负荷采样曲线上基点的方式,使每个负荷群都有若干条偏移量不同的群负荷采样曲线;然后以每个负荷群取一条群负荷采样曲线的方式进行组合,将同一组合中的曲线叠加后得到的特征曲线峰值设定为该组合的S值;再根据S值最小的组合中的各曲线的偏移量来调节各个负荷群的运行起始时间。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节省用户用电成本。 | ||
搜索关键词: | 计量 区域 用电 计算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计量区域用电需量的错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获取计量区域内的所有负荷节点在历史月最大用电需量发生日的负荷有功数据;2)将计量区域内的各个负荷节点划分为多个负荷群,划分规则为:同群的负荷节点必须协同运行,非同群的负荷节点能相互独立运行;3)构建一个二维的负荷坐标系,该负荷坐标系的横轴为采样时间,纵轴为负荷有功值,并设定一个采样间隔时长阈值为T分钟;对于每个负荷群,先对该负荷群中的每个负荷节点的负荷有功数据,按照每间隔T分钟取一个样的方式进行间隔采样,并以采样时间为横坐标值,以采样值为纵坐标值,在负荷坐标系中为每个负荷节点构建n个样本点,并利用构建的样本点为每个负荷节点构建一条节点采样曲线,n=1440分钟/T;然后将各条节点采样曲线在负荷坐标系的纵轴上进行叠加,从而得到该负荷群的群负荷采样曲线,各条节点采样曲线上的样本点沿负荷坐标系的纵轴投影到群负荷采样曲线上形成的n个投影点构成群负荷采样曲线的n个基点;4)将各个负荷群组成一个负荷群序列,并从负荷群序列中取出第一个负荷群,将该负荷群定义为当前目标群;5)将当前目标群的群负荷采样曲线的偏移量设定为0,并为当前目标群设定一个最小偏移量PL及一个最大偏移量PH,有1≤PL<PH<n,并令k=PL,令i=2;6)对当前目标群的群负荷采样曲线,按采样时间的前后顺序,将该群负荷采样曲线上的前k个基点在负荷坐标系的横轴上分别向后移动(n‑k+1)×T,并将该群负荷采样曲线上的后n‑k个基点在负荷坐标系的横轴上分别向前移动k×T,使得移动后的各基点组成当前目标群的第i条群负荷采样曲线,并将该群负荷采样曲线的偏移量设定为k;7)如果k=PH,则转至步骤8),反之则令k=k+1,令i=i+1,并转至步骤6);8)如果已到达负荷群序列的列尾,则转至步骤9),反之则从负荷群序列中取出下一个负荷群,并将该负荷群定义为当前目标群,再转至步骤5);9)以每个负荷群取一条群负荷采样曲线的方式,对各个负荷群的群负荷采样曲线进行组合,形成多个采样曲线组合;10)对每个采样曲线组合,将该组合中的各条群负荷采样曲线在负荷坐标系的纵轴上进行叠加,从而得到该组合的特征曲线,并将所得到的特征曲线在负荷坐标系纵轴上的峰值设定为该组合的S值;11)选取S值最小的采样曲线组合,将该组合中的每条群负荷采样曲线的偏移量设定为该曲线所属的负荷群的错峰调节量;对于每个负荷群,设该负荷群的错峰调节量为B,该负荷群中的各负荷节点的原运行起始时间为A,如果有T×B+A大于1440,则将该负荷群中的各个负荷节点的运行起始时间前移T×B+A‑1440分钟,反之则将该负荷群中的各个负荷节点的运行起始时间前移T×B+A分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申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申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432605.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配电网线损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建筑工程的大数据平台计划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