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织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36810.7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4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金;宋娟;苏旭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1G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余俊杰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针织混纺纱的生产方法,所述方法采用棉纤维和粘胶纤维为原料,两者分别经开清棉的前道工序处理后再按混纺比例共同喂入到多仓混棉机中实现气流作用下的相互之间的随机混合作用,经随机混合的两种纤维而后再经震动给棉和打手成卷后制得混合棉卷,混合棉卷喂入到梳棉机中进行梳理、除杂、成条后制得混合生条,混合生条再经两道并条后制得条干均匀性改善的混合熟条,而后再经粗纱和细纱工序制得所需的针织混纺纱。 | ||
搜索关键词: | 混纺纱 针织 混合棉 生条 喂入 多仓混棉机 工序处理 混合熟条 混合作用 气流作用 梳棉机中 条干均匀 细纱工序 粘胶纤维 开清棉 棉纤维 并条 成卷 成条 除杂 粗纱 给棉 打手 纤维 梳理 震动 生产 | ||
【主权项】:
1.针织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采用棉纤维和粘胶纤维为原料,两者分别经开清棉的前道工序处理后再按混纺比例共同喂入到多仓混棉机中实现气流作用下的相互之间的随机混合作用,经随机混合的两种纤维而后再经震动给棉和打手成卷后制得混合棉卷,混合棉卷喂入到梳棉机中进行梳理、除杂、成条后制得混合生条,混合生条再经两道并条后制得条干均匀性改善的混合熟条,而后再经粗纱和细纱工序制得所需的针织混纺纱,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配棉:根据所纺的混纺纱的质量要求,配棉时要求选用纤维细、长度长、整齐度好、成熟度好、未成熟纤维和疵点少、含短绒少的原棉为原料;第二步:原棉纤维开清棉前处理和粘胶纤维开清棉前处理:对于原棉纤维的开清棉前处理,将选配的原棉纤维依次经往复抓棉机进行所选配的各种原棉纤维的按配比的抓取,重物分离器实现选配的原棉纤维中的块状大杂质的分离清除,单轴流开棉机实现原棉纤维的自由打击下的开松和除杂,多仓混棉机实现所选配的各种原棉纤维在气流作用下的随机均匀混合和除杂,打手开棉机实现原棉纤维的握持打击下的开松和除杂,棉型异型清除机实现喂入的原棉纤维中的其他纤维的分离去除;对于粘胶纤维开清棉前处理,将选配的粘胶棉纤维依次经圆盘抓棉机进行所选配的各种粘胶棉纤维的按配比的抓取,混开棉机实现所选配的粘胶纤维在角钉与尘棒之间自由转动带动下的自由打击作用,从而在自由打击过程中实现对纤维的开松作用,同时在角钉帘、给绵帘对粘胶纤维震动输送中的震动混合作用,最后采用豪猪打手对开松和混合的粘胶纤维进行自由打击下的再次开松梳理过程,梳针打手开棉机实现对粘胶纤维针刺打击作用下的开松梳理和除杂作用,梳针打手开棉机包括梳针滚筒、给棉罗拉、尘格,通过给棉罗拉的转动继而带动粘胶纤维喂入到梳针打手开棉机中,在粘胶纤维的喂入过程中,梳针滚筒进行与给棉罗拉方向相反的转动,从而在梳针滚筒的刀片与给棉罗拉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实现对转动的粘胶纤维的撕扯和打击,继而实现对粘胶纤维的开松梳理作用,同时在给棉罗拉的下部设置有尘格,且尘格与给棉罗拉之间的隔距由进口到出口处逐渐增加,继而在给棉罗拉的转动下在给棉罗拉与尘格之间形成稳定的负压气流,在负压气流的作用下实现开松梳理中的粘胶纤维中的杂质的分离清除;第三步:原棉纤维和粘胶纤维开清棉后处理:包括多仓混合过程和均匀成卷过程,对于多仓混合过程,将经第二步开清棉前处理的棉纤维和粘胶纤维共同喂入到多仓混棉机中,在多仓混棉机内的气流作用下实现棉纤维和粘胶纤维的均匀混合作用,在多仓混棉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高型的棉仓,经第二步开清棉前处理的棉纤维和粘胶纤维经各自的气流输送装置后共同由输送带的带动进入到多仓混棉机中,在输送带的上方设置有主梳棉喂入通道,在主梳棉喂入通道的前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辅助梳棉喂入通道和第二辅助梳棉喂入通道,且第一辅助梳棉喂入通道和第二辅助梳棉喂入通道与主梳棉喂入通道相连通连接,其中第一辅助梳棉喂入通道与原棉纤维开清棉前处理中的YQ600H棉型异型清除机相连通,第二辅助梳棉喂入通道与粘胶纤维开清棉前处理中的FA106E梳针打手开棉机相连通,同时在第一辅助梳棉喂入通道与主梳棉喂入通道的连接口处设置有第一滤棉口,在第二辅助梳棉喂入通道与主梳棉喂入通道的连接口处设置有第二滤棉口,在负压气流的带动作用下,经开清棉前处理的棉纤维经第一辅助梳棉喂入通道的第一滤棉口进入到主梳棉喂入通道内,经开清棉前处理的粘胶纤维经第二辅助梳棉喂入通道的第二滤棉口进入到主梳棉喂入通道内,且通过第一滤棉口和第二滤棉口的口径控制实现喂入的棉纤维和粘胶纤维的比例控制,且此时喂入的棉纤维和粘胶纤维的比例等于最终混纺纱内的两种纤维的混合比例,按比例喂入的棉纤维和粘胶纤维经输送带的带动进入到多仓混棉机中,经输送喂入的棉纤维和粘胶纤维而后进入到前角钉帘上,前角钉帘被电机带动不断的向前运动继而实现按比例喂入的棉纤维和粘胶纤维的不断向前输送,在前角钉帘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角钉,在前角钉帘的上部设置有前均棉罗拉,前均棉罗拉由电机带动不断的进行转动,从而在前角钉帘的带动下实现前均棉罗拉对棉纤维和粘胶纤维的打击开松作用,经打击开松的棉纤维和粘胶纤维而后进入到各个高型的棉仓内,在棉仓内设置有翻转负压气流装置,从而对进入到棉仓内的棉纤维和粘胶纤维实现负压气流作用下的翻转过程,继而在翻转作用下实现棉纤维和粘胶纤维的随机均匀混合作用得到第一棉/粘胶混合纤维流,在各个棉仓的底部设置有剥棉罗拉,经翻转混合的棉纤维和粘胶纤维随后经剥棉罗拉的剥取后输出,此时由于各个棉仓的位置不同,从而实现输出的棉纤维和粘胶纤维所经历的路径不同,在不同长度的路径运输下从而实现从不同棉仓输出的第一棉/粘胶混合纤维流的随机再次混合,从而实现两种纤维的再次的随机混合作用,再次混合的各棉仓输出的第一棉/粘胶混合纤维流随后再次的进入后角钉帘上,后角钉帘被电机带动不断的向前运动继而实现不断向前输送,在后角钉帘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角钉,在后角钉帘的上部设置有后均棉罗拉,后均棉罗拉由电机带动不断的进行转动,从而在后角钉帘的带动下实现后均棉罗拉对棉/粘胶混合纤维流的再次打击开松作用,继而混合得到第二棉/粘胶混合纤维流;对于均匀成卷过程,包括振动给棉机和单打手成卷机,经多仓混合机输出的第二棉/粘胶混合纤维流而后在梳棉管路内负压气流的带动下不断的喂入到SFA161A振动给棉机内,从而实现对喂入的第二棉/粘胶混合纤维流的进一步开松、混合、并处理成均匀的筵棉,而后喂入成卷机制成棉/粘胶混合卷;第四步:梳棉:将第三步制得的棉/粘胶混合卷经梳棉机制得棉/粘胶混合生条,喂入的棉/粘胶混合卷经罗拉刺辊按压均匀装置进行均匀按压喂棉、握持开松梳理、气流分离除杂作用,喂入的棉/粘胶混合卷首先经罗拉刺辊的按压作用进入到梳棉机中,在罗拉刺辊的作用下,罗拉带动进入的棉/粘胶混合卷不断的绕着罗拉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刺辊对棉/粘胶混合卷不断的刺入打击,继而实现对棉/粘胶混合卷内的纤维的针刺梳理作用,同时在罗拉的下部设置有尘棒,在罗拉转动过程中,会在罗拉与尘棒之间形成稳定的负压气流,从而实现在纤维的针刺梳理过程中的纤维内的杂质的分离清除,而后经锡林盖板分梳混合装置中锡林对罗拉刺辊喂入装置中的刺辊上的混合纤维的剥取,使得混合纤维进入到锡林盖板分梳混合装置中,锡林盖板分梳装置对进入其内的混合纤维进行自由开松梳理、气流分离除杂作用,而后经成条圈条均匀输出装置中道夫对锡林盖板分梳装置中的锡林上的混合纤维的剥取,使得混合纤维进入到成条圈条均匀输出装置中,成条圈条均匀输出装置对进入其内的混合纤维进行均匀按压成条、圈条卷绕输出作用,继而得到棉/粘胶混合生条;第五步:并条:包括第一道并条和第二道并条,第一道并条中采用8根第四步制得的棉/粘胶混合生条共同喂入制得棉/粘胶混合半熟条,此时喂入的棉/粘胶混合生条内的纤维的前弯钩较多,设置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在1‑2.5倍之间,从而实现纤维的前弯钩的去除,第二道并条中采用6根第一道并条制得的棉/粘胶混合半熟条共同喂入制得棉/粘胶混合熟条,此时喂入的棉/粘胶混合半熟条内的纤维的后弯钩较多,设置牵伸区的总牵伸倍数在6.2‑6.8倍之间,从而实现纤维的后弯钩的去除;第六步:粗纱:将第五步制得的棉/粘胶混合熟条经粗纱机的牵伸拉细和加捻卷绕制得棉/粘胶混合粗纱,粗纱机的牵伸系统采用四罗拉双胶圈的三区牵伸结构,其中后牵伸区为简单罗拉牵伸,采用重加压、大隔距的工艺方法,由于喂入的棉/粘胶混合熟条内的纤维整齐度较好,采用大握持距,前罗拉与二罗拉之间为整理区,其握持距大于或等于纤维的品质长度,二罗拉与三罗拉之间为主牵伸区,握持距设置为等于胶圈架长度加自由区长度,三罗拉与四罗拉之间为简单罗拉牵伸;第七步:细纱:将第六步制得的棉/粘胶混合粗纱经细纱机的牵伸拉细和加捻卷绕制得所需的针织混纺纱。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336810.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形成复合丝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收缩涤纶棉复合牵引丝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