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渗透、防污型掺杂凹凸棒石-银纳米复合材料的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332247.6 | 申请日: | 2019-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08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宁;王文怡;高宝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D61/02 | 分类号: | B01D61/02;B01D67/00;B01D69/02;B01D71/26;B01D71/42;B01D71/56;B01D71/64;B01D71/68 |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张宏松 |
| 地址: | 25019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渗透、防污型掺杂凹凸棒石‑银纳米复合材料的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多元胺与多元酰氯之间的界面聚合反应,将凹凸棒石‑银纳米颗粒复合材料成功嵌入到由间苯二胺和均苯三甲酰氯反应生成的聚酰胺层中,与传统TFC膜相比,由于凹凸棒石‑银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具有很强的亲水性,使反渗透膜表面的亲水性大大增加,使膜对污垢的粘附力很小,因此,得到的反渗透膜抗污能力很强,另外,晶棒束状的凹凸棒嵌入聚酰胺层中形成额外的水通道,促进了水分子的快速运输,而污染物不能通过,增大了反渗透膜的渗透速率,得到了高渗透性的反渗透膜,增大了反渗透膜的渗透速率。 | ||
| 搜索关键词: | 反渗透膜 凹凸棒石 银纳米复合材料 银纳米颗粒 聚酰胺层 复合材料 防污型 高渗透 亲水性 制备 嵌入 掺杂 界面聚合反应 均苯三甲酰氯 多元酰氯 高渗透性 间苯二胺 快速运输 凹凸棒 多元胺 水分子 水通道 污垢 晶棒 抗污 束状 粘附 污染物 成功 | ||
【主权项】:
1.一种高渗透、防污型掺杂凹凸棒石‑银纳米复合材料的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下:(1)凹凸棒石‑银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制备取天然凹凸棒石粉体加入Tris‑HCl缓冲溶液中超声处理0.5‑2h,然后加入多巴胺,得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室温下搅拌反应1~10h,得到的产物离心去除溶液、洗涤、真空干燥,将干燥后的固体物加入硝酸银溶液中,加热反应,得到的产物离心去除溶液、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凹凸棒石‑银纳米颗粒复合材料;(2)水相溶液制备:将凹凸棒石‑银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加水配制成凹凸棒石‑银纳米颗粒复合材料水溶液,加入多元胺、表面活性剂,搅拌均匀,得到水相溶液;(3)油相溶液的配制:将多元酰氯溶解在有机溶剂中配制成油相溶液;(4)界面聚合反应:将水相溶液倒在基膜上,保持30~180s后,去除多余的水相溶液,自然晾干,然后倒入油相溶液,反应后去除多余的油相溶液,烘干,得到抗污型掺杂氧化铈与银纳米颗粒的反渗透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332247.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