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络状轻量型金属锌电极的结构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31188.0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8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卓斌;杜月秀;郑渭建;邬荣敏;彭浩;刘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02 | 分类号: | H01M4/02;H01M4/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310001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网络状轻量型金属锌电极的结构,包括锌基底层和位于基底层上的高活性层;锌基底层为泡沫锌、锌网、栅条状锌板、冲孔锌带或锌纤维织物中的至少一种,厚度为0.1μm~10mm;位于基底层上的高活性层包括锌粉、导电碳材料、添加剂和粘结剂,锌粉、导电碳材料、粘结剂和添加剂在高活性层中的质量比为(20~70%):(60~25%):(15~4%):(5~1%),高活性层厚度介于100nm~400μm;锌粉为球形,粒径10nm~50μm,质量占高活性层总质量的20~7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以锌材料作为基体,可以对锌的溶解‑沉积非理想性地完全可逆这一自身局限性进行补充,从而在电池大容量长循环过程中提供足够的活性物质,提升电池的循环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高活性 锌粉 导电碳材料 电极 基底层 金属锌 轻量型 网络状 粘结剂 锌基 添加剂 电池 活性物质 循环性能 层厚度 长循环 大容量 非理想 泡沫锌 锌材料 锌纤维 栅条状 质量比 可逆 沉积 冲孔 粒径 锌板 锌带 锌网 制备 溶解 补充 | ||
【主权项】:
1.网络状轻量型金属锌电极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锌基底层(1)和位于基底层上的高活性层;锌基底层(1)为泡沫锌、锌网、栅条状锌板、冲孔锌带或锌纤维织物中的至少一种,厚度为0.1μm~10mm;位于锌基底层(1)上的高活性层包括锌粉(2)、导电碳材料(3)、添加剂(4)和粘结剂,锌粉(2)、导电碳材料(3)、粘结剂和添加剂(4)在高活性层中的质量比为(20~70%):(60~25%):(15~4%):(5~1%),高活性层厚度介于100nm~400μm;锌粉(2)为球形,粒径10nm~50μm,质量占高活性层总质量的20~70%;粘结剂溶解在溶剂中,粘结剂和溶剂占高活性层总质量的4~15%,所述粘结剂为聚乙烯醇、环氧树脂、丁苯橡胶、聚酰胺‑酰亚胺、聚环氧乙烯、聚丙烯酸、聚偏氟乙烯、聚乙烯醇缩丁醛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溶剂为水、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甲苯、乙腈、丙酮、乙醚、乙二醇和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添加剂(4)为金属铋、金属锡、金属铟、氧化铋、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钨或氧化钛中的至少一种,添加剂(4)的粒径为5nm~20μm,质量占高活性层总质量的1~5%;导电碳材料(3)为石墨、石墨烯、碳黑、乙炔黑、碳纤维、多孔碳、碳球、导电炭黑、活性炭或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导电碳材料(3)的平均尺度范围介于1nm‑100μm,质量占高活性层总质量的25~6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331188.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液装置和电池生产系统
- 下一篇:一种改善极片烘裂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