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打印中采用连续可变光斑扫描加工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99512.8 | 申请日: | 2019-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80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李超;李子健;王森林;胡汉伟;赵祖烨;史玉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4/129 | 分类号: | B29C64/129;B29C64/393;B33Y10/00;B33Y50/02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梁鹏;曹葆青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3D打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3D打印中采用连续可变光斑扫描加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针对3D打印中的单个切片层,设定激光扫描加工的最大光斑半径和最小光斑半径,将待扫描区域划分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第一区域采用最小光斑扫描加工,第二区域采用最大光斑扫描加工;第三区域采用逐级补偿,通过逐级增大光斑的扫描半径逐级扫描该区域,实现该区域的扫描加工,各个区域的扫描过程中按照光斑半径逐渐变大或变小进行连续变化,实现连续可变光斑扫描加工。通过本发明,减少扫描填充次数,提高成型效率,避免产品局部过热固化。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印 采用 连续 可变 光斑 扫描 加工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3D打印中采用连续可变光斑扫描加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针对3D打印中的单个切片层,设定激光扫描加工的最大光斑半径Rmax和最小光斑半径Rmin,将所述切片层中的待扫描区域划分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采用最小光斑扫描加工,所述第二区域采用最大光斑扫描加工;对于待扫描区域的外轮廓Ci,向内偏置最小光斑半径Rmin,获得所述第一区域的扫描路径L1,从该扫描路径L1继续偏置最小半径Rmin,获得所述第一区域的内边界L2,所述外轮廓与所述内边界L2之间的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从所述内边界L2向内偏置最大半径Rmax,获得所述第二区域的扫描路径L3,激光从所述扫描路径L3扫描,即沿扫描路径L3向外偏置Rmax获得所述最大光斑扫描后的外边界L5,该外边界以内的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介于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区域为所述第三区域;对于所述第三区域的加工方法按照下列步骤进行:(a)以所述第一区域的扫描路径L1作为起始位置;(b)设定偏置距离Dj,光斑扫描半径Rxj,从所述起始位置向内偏置Dj获得边界Pj,从该边界Pj继续向内偏置Rx,获得光斑的扫描路径Xj,光斑沿该扫描路径扫描;(c)j++,以所述扫描路径Xj作为起始位置,重复步骤(b),直至所述Rxj不小于所述最大光斑半径Rmax或所述光斑的扫描路径的顶点在所述第二区域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199512.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DLP打印机及复位位置确定方法
- 下一篇:三维结构打印方法以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