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单片集成的负温度系数补偿振荡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91128.0 | 申请日: | 2018-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26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梁堂;蔡志猛;李志阳;杨静;汤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华厦学院 |
主分类号: | H03L1/02 | 分类号: | H03L1/02 |
代理公司: | 厦门仕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7 | 代理人: | 乐珠秀 |
地址: | 361024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可单片集成的负温度系数补偿振荡器电路包括启动电路、偏置电路、温度补偿电路和振荡器电路;振荡器电路中的充放电电容为PIP电容,其电容值具有正温度特性,即随着温度的上升,电容值增大,一般其温度系数为+30ppm/℃。为补偿该电容的正温度特性,本实用新型采用负温度系数的偏置电路和温度补偿电路,选用负温度系数的电阻组合对电容的充放电电流进行温度补偿,以抵消电容的正温度特性,实现振荡器时钟频率的精确输出。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负温度系数 振荡器电路 正温度特性 温度补偿电路 单片集成 偏置电路 本实用新型 充放电电流 充放电电容 振荡器时钟 启动电路 温度补偿 温度系数 电阻 抵消 输出 | ||
【主权项】:
1.一种可单片集成的负温度系数补偿振荡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启动电路、偏置电路、温度补偿电路和振荡器电路;所述启动电路包括P型场效应管MP1、MP2,N型场效应管MN1、MN2和电容C1;所述P型场效应管MP1的栅极与P型场效应管MP2的栅极连接后接地,漏极和P型场效应管MP2的漏极连接电源,源极连接N型场效应管MN1的漏极;所述N型场效应管MN1的漏极与栅极两端相连,栅极连接N型场效应管MN2的栅极,源极接地;所述N型场效应管MN2的漏极连接P型场效应管MP2的源极和电容C1的一端,源极连接电容C1另一端;所述偏置电路包括P型场效应管MP3、MP4、MP5,三极管Q1、Q2和电阻R1、R2;所述P型场效应管MP3、MP4、MP5的漏极连接电源;所述P型场效应管MP3的栅极和源极两端相连,栅极连接P型场效应管MP4的栅极,源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P型场效应管MP4的源极连接在所述启动电路中的N型场效应管MN2和电容C1之间,同时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P型场效应管MP5的栅极接于P型场效应管MP3和P型场效应管MP4之间,源极通过电阻R2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接于三极管Q1和电阻R1之间,发射极接地;所述温度补偿电路包括电阻R3、R4,修调电阻阵列Rtrim,PNP型三极管Q3,NPN型三极管Q4和P型场效应管MP6;所述电阻R3的一端和P型场效应管MP6的漏极接电源,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所述P型场效应管MP6的栅极和源极两端相连,源极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通过修调电阻阵列Rtrim接地,基极接于电阻R3和三极管Q3之间;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接于偏置电路中的P型场效应管MP5和电阻R2之间,集电极通过电阻R4接地;所述振荡器电路包括电容C2、P型场效应管MP7、MP8、MP9、MP10、MP11、MP12、MP13、MP14,N型场效应管MN3、MN4、MN5、MN6、MN7、MN8、MN9、MN10和振荡器OSC;所述P型场效应管MP7、MP8、MP10、MP11、MP12、MP13、MP14的漏极接电源;所述P型场效应管MP7、MP8、MP10、MP11的栅极与温度补偿电路中的P型场效应管MP6的栅极连接;所述P型场效应管MP7的源极连接N型场效应管MN3的漏极;所述N型场效应管MN3的漏极和栅极两端相连,栅极连接N型场效应管MN4的栅极,源极和N型场效应管MN4的源极连接,接地;所述N型场效应管MN4的漏极连接N型场效应管MN5的源极;所述N型场效应管MN5的漏极通过电容C2接地,栅极连接P型场效应管MP9的栅极;所述P型场效应管MP9的源极连接N型场效应管MN5的漏极,漏极连接P型场效应管MP8的源极;所述N型场效应管MN6、MN7、MN8、MN9、MN10的源极接地;所述N型场效应管MN6的栅极接于N型场效应管MN5和电容C2之间,漏极连接P型场效应管MP10的源极和N型场效应管MN7的栅极;所述N型场效应管MN7的漏极连接P型场效应管MP11的源极;所述N型场效应管MN8的栅极与P型场效应管MP12的栅极连接后接于N型场效应管MN7和P型场效应管MP11之间;所述N型场效应管MN8的漏极连接P型场效应管MP12的源极;所述N型场效应管MN9的栅极与P型场效应管MP13的栅极连接后接于N型场效应管MN8和P型场效应管MP12之间;所述N型场效应管MN9的漏极和P型场效应管MP13的源极连接后接于N型场效应管MN5和P型场效应管MP9之间;所述N型场效应管MN10的栅极和P型场效应管MP14的栅极连接后接于N型场效应管MN9和P型场效应管MP13之间;所述N型场效应管MN10的漏极和P型场效应管MP14的源极连接后接振荡器OSC。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华厦学院,未经厦门华厦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20691128.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通道信号隔离电路
- 下一篇:一种新型高速宽带低相噪微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