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绵透水路沿石及海绵城市道路结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20211.1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66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杨弘;吕波;刘基正;梅龙跃;谭颐;胡润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谭春艳 |
地址: | 4000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结构系统及海绵透水路沿石,其中海绵透水路沿石的挡体从下到上依次为不透水混凝土层、透水混凝土层和不透水混凝土层。道路包括车行道、人行道以及设置在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的生物滞留沟,车行道的两侧每间隔一定距离设有雨水井和沉沙溢流井,车行道从上到下由两层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层、碎石基层碎石底基层和夯实土基组成,位于两个雨水井之间的路沿石为海绵透水路沿石,海绵透水路沿石的透水混凝土层与车行道的两层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层相通,在雨水井处的路沿石为不透水路沿石,雨水井的下端与沉沙溢流井连通,沉沙溢流井的下端设置有透水砖连通沉沙溢流井和生物滞留沟。实现雨水“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 | ||
搜索关键词: | 透水路沿石 海绵 车行道 溢流井 雨水井 沥青混凝土路面层 城市道路结构 透水混凝土层 混凝土层 不透水 路沿石 两层 透水 下端 人行道 连通 滞留 本实用新型 从上到下 碎石基层 底基层 透水砖 挡体 夯实 土基 碎石 相通 雨水 净化 | ||
【主权项】:
1.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结构系统,包括车行道、人行道以及设置在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的生物滞留沟,所述车行道和生物滞留沟之间设置路沿石,所述车行道的两侧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雨水井和沉沙溢流井,所述路沿石位于雨水井和沉沙溢流井之间,其中沉沙溢流井靠生物滞留沟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行道从上到下由两层到三层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层、不透水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不透水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和夯实土基组成,位于两个雨水井之间的路沿石为海绵透水路沿石,所述海绵透水路沿石,包括挡体,所述挡体从下到上依次为不透水混凝土层、透水混凝土层和不透水混凝土层,所述挡体一体浇筑成型;所述海绵透水路沿石的透水混凝土层与车行道的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层相通,雨水渗透到车行道的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层后通过海绵透水路沿石的透水混凝土层进入生物滞留沟;在雨水井处的路沿石为不透水路沿石,所述雨水井的下端与沉沙溢流井连通,所述沉沙溢流井的下端设置有透水砖连通沉沙溢流井和生物滞留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未经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20520211.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海绵城市生态步道
- 下一篇:一种水利工程用急流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