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宽工况二次再热双机回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23472.2 | 申请日: | 2018-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40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思瑞;李惊涛;魏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K7/18 | 分类号: | F01K7/18;F01K11/02;F01K7/38;F01D15/10;F22D1/32;F22D1/34;F22D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黄家俊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属于火力发电系统领域的一种宽工况二次再热双机回热系统,该系统包括锅炉、汽轮机、凝汽器、回热加热器、发电机、泵和管道等设备。其中汽轮机系统包括一个高压缸、两个中压缸和两个低压缸,还有回热汽轮机和回热汽轮机的低压缸,凝汽器系统包括主凝汽器和辅凝汽器。回热汽轮机的抽汽来自汽轮机的高压缸,其设有6级抽汽,排汽分别引入各级回热加热器中,回热汽轮机的排汽进入其后置的低压缸,回热汽轮机低压缸的排汽进入辅凝汽器中,之后汇入到主凝汽器里。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回热加热器抽汽过热度过大的问题,同时提高中压缸的通流效率;在提高了机组的循环效率的基础上,增强了经济性和实用性。 | ||
搜索关键词: | 回热汽轮机 低压缸 回热加热器 抽汽 排汽 本实用新型 汽轮机 辅凝汽器 回热系统 主凝汽器 高压缸 宽工况 双机 再热 火力发电系统 凝汽器系统 汽轮机系统 循环效率 凝汽器 中压缸 发电机 过热 通流 压缸 锅炉 机组 引入 | ||
【主权项】:
1.一种宽工况二次再热双机回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1)、汽轮机高压缸(2)、汽轮机第一级中压缸(3)、汽轮机第二级中压缸(4)、汽轮机第一级低压缸(5)、汽轮机第二级低压缸(6)、回热汽轮机(7)、回热汽轮机低压缸(8)、发电机(9)、辅凝汽器(10)、主凝汽器(11)和回热系统(100);其中回热系统(100)的给水出口、锅炉(1)和汽轮机高压缸(2)的进汽口顺序相连,汽轮机高压缸(2)的排汽口分别与回热汽轮机(7)的进汽口、汽轮机第一级中压缸(3)的进汽口和回热系统(100)的第一进汽口相连,汽轮机第一级中压缸(3)的出汽口与汽轮机第二级中压缸(4)的进汽口相连,第二级中压缸(4)为对称分流布置,对称分流的每侧分别设有一个排汽口,两个排汽口在汇合之后,分流并分别与汽轮机第一级低压缸(5)的进汽口和汽轮机第二级低压缸(6)的进汽口相连,汽轮机第一级低压缸(5)和汽轮机第二级低压缸(6)均采用对称分流布置,其中对称分流布置的每一侧均设有两个抽汽口和一个排汽口,汽轮机第一级低压缸(5)和汽轮机第二级低压缸(6)的两个排汽口汇合后与主凝汽器(11)的进汽口相连,第一级低压缸(5)的对称分流布置的两个汽轮机第一级低压缸第二抽汽口(b)在汇合后与回热系统(100)的第九进汽口相连,第二级低压缸(6)的对称分流布置的两个汽轮机第二级低压缸第二抽汽口(d)与回热系统(100)的第十进汽口相连,汽轮机第一级低压缸(5)对称分流布置的两个汽轮机第一级低压缸第一抽汽口(a)和汽轮机第二级低压缸(6)对称分流布置的两个汽轮机第二级低压缸第一抽汽口(c)汇合后与回热系统(100)的第八进汽口连接;所述回热汽轮机(7)设有五个抽汽口和一个排汽口;五个抽汽口分别是第一级抽汽口、第二级抽汽口、第三级抽汽口、第四级抽汽口和第五级抽汽口,其中第一级抽汽口与回热系统(100)第二进汽口相连,第二级抽汽口与回热系统(100)第三进汽口相连,第三级抽汽口与回热系统(100)第四进汽口相连,第四级抽汽口与回热系统(100)第五进汽口相连,第五级抽汽口与回热系统(100)第六进汽口相连;回热汽轮机(7)的排汽口和回热汽轮机低压缸(8)的进汽口相连,回热汽轮机低压缸(8)的排汽口与辅凝汽器(10)的进汽口相连,辅凝汽器(10)的凝结水出口、回热系统(100)的疏水出口与主凝汽器(11)的凝结水出口汇合后与回热系统(100)的凝结水入口相连;回热汽轮机低压缸(8)安装于回热汽轮机(7)之后,回热汽轮机低压缸(8)的转子与在其后方发电机(9)的转子相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2002347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落地式360°蜗壳内缸
- 下一篇:一种减温减压式蒸汽余热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