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用导线包胶缠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15347.1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77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隋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红方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8 | 分类号: | H01B13/08;H01B1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电力用导线包胶缠绕装置,本装置设置有移动定位装置,能够灵活的实现移动与固定的转换,本装置设置有包胶装置,能够为导线包胶,本装置设置有包胶打磨装置,能够打磨导线外部绝缘层,使其光滑,本装置设置有自动绕线装置,能够将加工后的导线自动缠绕在绕线轮上,本装置设置有导线切断装置,能够切断导线,绕线轮箱与装置固定底板相连接,可定位移动装置与装置固定底板相连接,导线放置箱与装置固定底板相连接,导线支撑轮二与装置中部固定板相连接,导线包胶装置与装置中部固定板相连接,导线缠绕装置与装置中部固定板相连接。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导线 缠绕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新式的电力用导线包胶缠绕装置,包括装置固定底板(1)、装置中部固定板(2)、绕线轮箱(3)、可定位移动装置(4)、导线放置箱(5)、导线支撑轮一(6)、导线支撑轮二(7)、导线包胶装置(8)、包胶打磨装置(9)、导线切断装置(10)、导线缠绕装置(11)、导线(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定位移动装置(4)的上端设置有移动装置固定板(4‑1)、移动装置固定杆(4‑2)、拨动块(4‑3)、移动轮子定位杆(4‑4)、移动轮子本体(4‑5),移动装置固定板(4‑1)与装置固定底板(1)固定连接,移动装置固定板(4‑1)与移动装置固定杆(4‑2)固定连接,移动装置固定杆(4‑2)与拨动块(4‑3)相连接,拨动块(4‑3)与移动轮子定位杆(4‑4)固定连接,移动轮子本体(4‑5)与移动装置固定杆(4‑2)相连接,连接方式为铰接连接;所述导线放置箱(5)的上端设置有导线压板(5‑1)、压板固定螺杆(5‑2)、导线放置板(5‑3)、放置板连接轴(5‑4)、放置板支撑装置(5‑5),导线压板(5‑1)与压板固定螺杆(5‑2)相连接,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压板固定螺杆(5‑2)与导线放置板(5‑3)固定连接,导线放置板(5‑3)与放置板连接轴(5‑4)固定连接,放置板连接轴(5‑4)与装置固定底板(1)相铰接,导线放置板(5‑3)与放置板支撑装置(5‑5)相连接,放置板支撑装置(5‑5)与装置固定底板(1)相接触;所述放置板支撑装置(5‑5)的上端设置有支撑装置连接轴承(5‑5‑1)、支撑装置固定杆(5‑5‑2)、支撑轮子固定轴(5‑5‑3)、支撑轮子本体(5‑5‑4),支撑装置连接轴承(5‑5‑1)的外圆与导线放置板(5‑3)相配合,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支撑装置连接轴承(5‑5‑1)的内圆与支撑装置固定杆(5‑5‑2)相配合,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支撑装置固定杆(5‑5‑2)与支撑轮子固定轴(5‑5‑3)的连接方式为铰接连接,支撑轮子固定轴(5‑5‑3)与支撑轮子本体(5‑5‑4)固定连接,支撑轮子本体(5‑5‑4)与与装置固定底板(1)相接触;所述导线支撑轮一(6)的上端设置有导线支撑轮固定杆(6‑1)、导线支撑轮本体(6‑2),导线支撑轮固定杆(6‑1)与装置中部固定板(2)固定连接,导线支撑轮固定杆(6‑1)与导线支撑轮本体(6‑2)的连接方式为铰接连接,导线支撑轮本体(6‑2)与导线(12)相连接;所述导线包胶装置(8)的上端设置有传动螺杆固定板(8‑1)、动力电机固定支撑架一(8‑2)、动力提供电机一(8‑3)、传动螺杆(8‑4)、加料漏斗(8‑5)、热熔板(8‑6)、注塑套(8‑7)、主流道(8‑8)、包胶模块(8‑9)、分流道(8‑10),传动螺杆固定板(8‑1)与动力电机固定支撑架一(8‑2)固定连接,动力电机固定支撑架一(8‑2)与动力提供电机一(8‑3)固定连接,动力提供电机一(8‑3)与传动螺杆(8‑4)相连接,热熔板(8‑6)与注塑套(8‑7)固定连接,热熔板(8‑6)与传动螺杆固定板(8‑1)固定连接,注塑套(8‑7)与传动螺杆固定板(8‑1)固定连接,主流道(8‑8)与包胶模块(8‑9)固定连接,包胶模块(8‑9)与分流道(8‑10)固定连接,主流道(8‑8)与分流道(8‑10)固定连接;所述包胶打磨装置(9)的上端设置有打磨固定底座(9‑1)、打磨控制装置(9‑2)、打磨装置固定板(9‑3)、打磨装置本体(9‑4),打磨固定底座(9‑1)与打磨控制装置(9‑2)固定连接,打磨控制装置(9‑2)与打磨装置固定板(9‑3)相铰接,打磨装置固定板(9‑3)与打磨装置本体(9‑4)固定连接;所述打磨控制装置(9‑2)的上端设置有打磨控制杆(9‑2‑1)、控制杆固定板(9‑2‑2)、连接绳(9‑2‑3)、打磨控制装置固定板(9‑2‑4)、带轮(9‑2‑5)、固定板连接块(9‑2‑6),打磨控制杆(9‑2‑1)与控制杆固定板(9‑2‑2)固定连接,控制杆固定板(9‑2‑2)与连接绳(9‑2‑3)相连接,连接绳(9‑2‑3)与带轮(9‑2‑5)相连接,打磨控制装置固定板(9‑2‑4)与带轮(9‑2‑5)相铰接,固定板连接块(9‑2‑6)与打磨控制装置固定板(9‑2‑4)固定连接,控制杆固定板(9‑2‑2)与打磨控制装置固定板(9‑2‑4)相铰接;所述打磨装置本体(9‑4)的上端设置有动力电机固定支撑架二(9‑4‑1)、动力提供电机二(9‑4‑2)、动力传动锥齿轮一(9‑4‑3)、动力传动锥齿轮二(9‑4‑4)、动力传动带轮一(9‑4‑5)、带轮固定杆(9‑4‑6)、动力传动带一(9‑4‑7)、动力传动带轮二(9‑4‑8)、打磨砂轮(9‑4‑9)、砂轮固定杆(9‑4‑10),动力电机固定支撑架二(9‑4‑1)与动力提供电机二(9‑4‑2)固定连接,动力提供电机二(9‑4‑2)与动力传动锥齿轮一(9‑4‑3)相连接,动力传动锥齿轮一(9‑4‑3)与动力传动锥齿轮二(9‑4‑4)通过齿相啮合,动力传动锥齿轮二(9‑4‑4)与动力传动带轮一(9‑4‑5)固定连接,动力传动带轮一(9‑4‑5)与带轮固定杆(9‑4‑6)相铰接,动力传动带轮一(9‑4‑5)与动力传动带一(9‑4‑7)相连接,动力传动带一(9‑4‑7)与动力传动带轮二(9‑4‑8)相连接,动力传动带轮二(9‑4‑8)与打磨砂轮(9‑4‑9)固定连接,砂轮(9‑4‑9)与砂轮固定杆(9‑4‑10)相铰接;所述导线切断装置(10)的上端设置有动力电机固定支撑架三(10‑1)、动力提供电机三(10‑2)、切断带动装置(10‑3)、切断装置本体(10‑4),动力电机固定支撑架三(10‑1)与动力提供电机三(10‑2)固定连接,动力提供电机三(10‑2)与切断带动装置(10‑3)相连接,切断带动装置(10‑3)与切断装置本体(10‑4)固定连接;所述切断带动装置(10‑3)的上端设置有不完全齿轮(10‑3‑1)、齿条(10‑3‑2)、切断装置固定块(10‑3‑3),不完全齿轮(10‑3‑1)与动力提供电机三(10‑2)相连接,不完全齿轮(10‑3‑1)与齿条(10‑3‑2)通过齿相啮合,齿条(10‑3‑2)与切断装置固定块(10‑3‑3)固定连接;所述切断装置本体(10‑4)的上端设置有切断压杆(10‑4‑1)、复位弹簧(10‑4‑2)、切断刀体连接杆(10‑4‑3)、切断刀体(10‑4‑4)、切断框架(10‑4‑5),切断压杆(10‑4‑1)与复位弹簧(10‑4‑2)固定连接,复位弹簧(10‑4‑2)另一端与切断框架(10‑4‑5)固定连接,切断压杆(10‑4‑1)与切断刀体连接杆(10‑4‑3)固定连接,切断刀体连接杆(10‑4‑3)与切断刀体(10‑4‑4)固定连接,切断刀体连接杆(10‑4‑3)与切断框架(10‑4‑5)相接触;所述导线缠绕装置(11)的上端设置有动力电机固定支撑架四(11‑1)、动力提供电机四(11‑2)、动力传动锥齿轮三(11‑3)、动力传动锥齿轮四(11‑4)、动力传动带轮三(11‑5)、带轮固定杆(11‑6)、动力传动带二(11‑7)、动力传动带轮四(11‑8)、绕线轮(11‑9)、绕线轮固定杆(11‑10),动力电机固定支撑架四(11‑1)与动力提供电机四(11‑2)固定连接,动力提供电机四(11‑2)与动力传动锥齿轮三(11‑3)相连接,动力传动锥齿轮三(11‑3)与动力传动锥齿轮四(11‑4)通过齿相啮合,动力传动锥齿轮四(11‑4)与动力传动带轮三(11‑5)固定连接,动力传动带轮三(11‑5)与带轮固定杆(11‑6)相铰接,动力传动带轮三(11‑5)与动力传动带二(11‑7)相连接,动力传动带二(11‑7)与动力传动带轮四(11‑8)相连接,动力传动带轮四(11‑8)与绕线轮(11‑9)固定连接,绕线轮(11‑9)与绕线轮固定杆(11‑10)相铰接;所述绕线装置(11‑9)的上端设置有绕线轮(11‑9‑1)、绕线轮固定杆(11‑9‑2),绕线轮(11‑9‑1)与绕线轮固定杆(11‑9‑2)相连接;所述绕线轮(11‑9‑1)的上端设置有绕线轮本体(10‑9‑1‑1)、压板(10‑9‑1‑2),绕线轮本体(10‑9‑1‑1)与压板(10‑9‑1‑2)相铰接;所述绕线轮固定杆(11‑9‑2)的上端设置有绕线轮固定杆本体(10‑9‑2‑1)、限位轮(10‑9‑2‑2)、固定键(10‑9‑2‑3)、绕线轮本体固定螺纹圈(10‑9‑2‑4),绕线轮固定杆本体(10‑9‑2‑1)与限位轮(10‑9‑2‑2)固定连接,绕线轮固定杆本体(10‑9‑2‑1)与固定键(10‑9‑2‑3)固定连接,绕线轮固定杆本体(10‑9‑2‑1)与绕线轮本体固定螺纹圈(10‑9‑2‑4)相连接,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所述绕线轮箱(3)与装置固定底板(1)相连接,可定位移动装置(4)与装置固定底板(1)相连接,导线放置箱(5)与装置固定底板(1)相连接,导线支撑轮二(7)与装置中部固定板(2)相连接,导线包胶装置(8)与装置中部固定板(2)相连接,包胶打磨装置(9)与装置中部固定板(2)相连接,导线切断装置(10)与装置中部固定板(2)相连接,导线缠绕装置(11)与装置中部固定板(2)相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红方电气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红方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615347.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绞线制造设备及其运行方法
- 下一篇:用于制造被绝缘的汇流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