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列车等效缩模构建方法及列车等效缩模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91809.0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73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姚曙光;闫凯波;陆思思;许平;黄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43114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龚燕妮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列车等效缩模构建方法及列车等效缩模,该方法包括获取列车等效缩模相比于全尺寸列车的各个动力学参数的比例因子;依据列车碰撞过程中的变形吸能特征将列车分为头车和中间车以及将头车划分为变形吸能区和非变形区;基于动力学参数的比例因子对列车等效缩模的头车、中间车分别进行构建;依据全尺寸列车上相邻车厢间的连接车钩的变形吸能特性构建列车等效缩模上相邻车厢间的吸能导向件,将基于尺寸比例因子计算蜂窝铝圆柱体的长度;依据连接车钩的结构尺寸以及变形吸能特性曲线计算所述吸能导向件的截面面积。本发明构建的头车缩模能保证列车撞击力和车体刚度相似,精确还原列车碰撞过程,可靠度更高。 | ||
搜索关键词: | 列车 缩模 吸能 构建 头车 变形 动力学参数 比例因子 碰撞过程 相邻车厢 导向件 车钩 比例因子计算 车体刚度 非变形区 列车撞击 特性构建 特性曲线 蜂窝铝 可靠度 还原 保证 | ||
【主权项】:
1.一种列车等效缩模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获取列车等效缩模相比于全尺寸列车的各个动力学参数的比例因子;/n其中,所述动力学参数的比例因子类型至少包括力比例因子、位移比例因子、尺寸比例因子、刚度比例因子和质量比例因子;/nS2:依据列车碰撞过程中的变形吸能特征将列车分为头车和中间车以及将头车划分为变形吸能区和非变形区;/n其中,变形吸能区包括头车吸能装置和司机室,所述头车吸能装置包括车钩缓冲器、车钩压溃管、主吸能装置,所述非变形区为头车的载人区;/nS3:基于动力学参数的比例因子对列车等效缩模的头车、中间车分别进行构建;/na:基于尺寸比例因子和质量比例因子将全尺寸列车中车钩缓冲器、司机室、非变形区以及各个中间车的特征尺寸和质量分别乘以对应的尺寸比例因子、质量比例因子得到列车等效缩模中车钩缓冲器、司机室、非变形区、各个中间车相匹配的特征尺寸和质量;/n其中,特征尺寸包括长、宽、高、厚度;/nb:将全尺寸列车的变形吸能特性曲线上横、纵坐标分别乘以相匹配的动力学参数的比例因子得到列车等效缩模的变形吸能特性曲线,再基于列车等效缩模的变形吸能特性曲线以及尺寸比例因子构建头车中的车钩压溃管和主吸能装置;/n其中,变形吸能特性曲线为压缩位移与撞击力的关系曲线,曲线包围的面积为吸能量;/nc:基于刚度比例因子将全尺寸列车中非变形区以及各个中间车的刚度乘以刚度比例因子得到列车等效缩模中相对应非变形区、中间车的刚度;再在列车等效缩的非变形区、各个中间车上排布加强筋直至分别达到对应刚度;/nS4:依据全尺寸列车上相邻车厢间的连接车钩的结构尺寸以及变形吸能特性构建列车等效缩模上相邻车厢间的吸能导向件;/n所述吸能导向件连接列车等效缩模上相邻的两个车厢,所述吸能导向件包括吸能件以及导向杆,所述吸能件中部开通孔,所述导向杆贯穿吸能件中部通孔且导向杆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节车厢上。/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591809.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