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机器操作的TBM滚刀刀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25415.0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94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霍军周;郭凯;孟智超;李晓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11 | 分类号: | E21D9/11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隧道掘进装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机器操作的新型TBM滚刀刀座结构,主要由刀箱、滚刀、滚刀安装架、卡紧装置、升降拨动装置和抓杆组成。本发明的新型TBM滚刀刀座结构与TBM机器换刀任务相适应,代替目前应用广泛的的人工换刀。解决了换刀过程中棘手的问题,缩短了换刀的时间、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而且避免了人工换刀的危险性问题,提高了换刀的安全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机器 操作 tbm 刀刀 结构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机器操作的新型TBM滚刀刀座结构,包括刀箱(1)、滚刀(2)、滚刀安装架(3)、卡紧装置(4)、升降拨动装置(5)和抓杆(6);所述的刀箱(1),主要由刀箱侧板和刀箱连接板拼接而成,两刀箱侧板相对布置,通过两个相对布置的连接板相连接;刀箱侧板下部的内侧型面与滚刀安装架(3)的侧板型面相适应,在新型TBM滚刀安装时起到限位作用;刀箱侧板上部加工出凹槽,凹槽的形状与卡耳(4‑5)的弧面形状相适应,保证滚刀装配体可靠的固定、传力和受力;所述的滚刀(2)与滚刀安装架(3)通过螺栓相连接,实现滚刀(2)的安装;所述的滚刀安装架(3)包括侧板、中间连接板和上部支撑架,侧板上开有孔,用于连接滚刀安装架(3)与滚刀(2);侧板通过中间连接板与上部支撑架上下配合,并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上部支撑架将两中间连接板连为一体,滚刀安装架(3)各部分相互连接为一个整体;上部支撑架上设有螺纹孔和弧面台;螺纹孔位于上部支撑架顶面的两边和中间位置,分别用于实现上部支撑架与防护板(4‑3)和导向架(5‑1)的连接;弧面台上的弧面形状与卡耳(4‑5)的弧面形状相适应,用于支撑卡耳(4‑5)并实现力的传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紧装置(4)包括支撑板(4‑1)、连接销轴(4‑2)、防护板(4‑3)、拨块(4‑4)和卡耳(4‑5);支撑板(4‑1)焊接在滚刀安装架(3)的上部支撑架上,对其他部分起到支撑作用;卡耳(4‑5)通过其上开设的孔与连接销轴(4‑2)相配合,构成转动副,实现卡耳(4‑5)绕连接销轴(4‑2)转动自由度;连接销轴(4‑2)两端与支撑板(4‑1)的孔相配合,并在两端用螺钉固定;拨块(4‑4)通过螺钉与卡耳(4‑5)相连接,通过拨动拨块(4‑4)实现卡耳(4‑5)的张合运动;防护板(4‑3)通过螺钉与滚刀安装架(3)的上部支撑架相连接,避免粉尘与碎石进入,影响卡耳(4‑5)的张合运动;所述的升降拨动装置(5)包括导轨架(5‑1)、滑块(5‑2)、轴承座(5‑3)、螺杆(5‑4)、螺母座(5‑5)、旋转载体(5‑6)、第一轴承(5‑7)和第二轴承(5‑8);导轨架(5‑1)通过螺钉与滚刀安装架(3)的上部支撑架相连,其内部开有滑槽起到导向作用;滑块(5‑2)两侧板外侧的凸台形状与导轨架(5‑1)上开设的凹槽相适应,实现一个直线运动的自由度;滑块(5‑2)两侧板的内侧开有孔,实现第一轴承(5‑7)的定位和安装;旋转载体(5‑6)两端装有第一轴承(5‑7)实现其定位与支撑并提供一个旋转自由度,其内部设有方孔,方孔的内部形状与拨块(4‑4)的外部形状相适应;轴承座(5‑3)通过螺钉与滑块(5‑2)相连,实现第二轴承(5‑8)的定位与安装并起到密封作用,防止粉尘、碎石进入和润滑油脂的外泄;螺母座(5‑5)通过螺钉连接固定于导轨架(5‑1)上;螺杆(5‑4)一端通过第二轴承(5‑8)实现其定位与支撑,中间通过螺纹副与螺母座(5‑5)相配合;此时螺纹副自锁,螺纹副配合应满足以下关系:Φ<α (1)其中:Φ为螺纹升角;α为螺纹的当量摩擦角;螺母座(5‑5)固定,通过旋转螺杆(5‑4),实现滑块(5‑2)沿导轨架(5‑1)的往复直线运动,进一步带动旋转载体(5‑6)作定轴转动,从而拨动拨块(4‑4)实现卡耳(4‑5)的张合运动;所述的抓杆(6)安装在支撑板(4‑1)的孔内,两端用螺钉固定,末端执行器通过抓取抓杆(6)实现滚刀进出刀箱(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325415.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