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电动汽车充电保温帐篷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07065.8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59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郭子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黄岩瑞丽模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02 | 分类号: | E04H6/02;E04H6/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7 | 代理人: | 康晨 |
地址: | 31802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暂无信息 | 说明书: | 暂无信息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帐篷,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多功能电动汽车充电保温帐篷,不仅可以通过绕线机构,为电动汽车充电,还可以通过升降架提升和降落车棚,而且可以通过支架移动和固定本装置。顶架中部与升降电机组固定在一起,顶架下部与升降架固定在一起,顶架四角与支架固定在一起;绕线机构固定在升降架的中下部;车棚固定在升降架的下部;升降电机组上部通过皮带与升降架相连接;升降架通过螺丝固定在顶架上,升降架下部与车棚固定在一起;支架固定在顶架上。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架 顶架 电动汽车充电 车棚 保温帐篷 绕线机构 升降电机 支架固定 螺丝固定 支架移动 皮带 帐篷 降落 | ||
【主权项】:
1.一种多功能电动汽车充电保温帐篷,包括顶架(1)、绕线机构(2)、车棚(3)、升降电机组(4)、升降架(5)、支架(6),其特征在于:顶架(1)由套管(1‑1)、升降架固定孔(1‑2)、电机轴孔(1‑3)、螺纹孔(1‑4)组成;套管(1‑1)设有四个,套管(1‑1)外部加工有螺纹孔,套管(1‑1)外部安装有螺栓;升降架固定孔(1‑2)设有四个,升降架固定孔(1‑2)内穿过螺丝;电机轴孔(1‑3)位于顶架(1)的中部,电机轴孔(1‑3)内穿过升降电机组(4);螺纹孔(1‑4)设有四个,螺纹孔(1‑4)与传动螺杆(5‑3)螺纹配合;绕线机构(2)由绕线电机组(2‑1)、绕线架(2‑2)、绕线轴(2‑3)组成;绕线电机组(2‑1)通过螺丝固定在绕线架(2‑2)的上部,绕线电机组(2‑1)通过皮带与绕线轴(2‑3)相连接;绕线架(2‑2)固定在升降架(5)的内部,绕线架(2‑2)下部与绕线轴(2‑3)相接触;绕线轴(2‑3)右侧与碳刷组(2‑2‑2)相接触;绕线电机组(2‑1)由带轮(2‑1‑1)、绕线电机(2‑1‑2)、皮带(2‑1‑3)组成;带轮(2‑1‑1)固定于绕线电机(2‑1‑2)的左侧电机轴上,带轮(2‑1‑1)外部套有皮带(2‑1‑3);绕线电机(2‑1‑2)通过螺丝固定在绕线架(2‑2)上部;皮带(2‑1‑3)上部套在带轮(2‑1‑1)上,皮带(2‑1‑3)下部套在绕线轴带轮(2‑3‑2)上;绕线架(2‑2)由耳架(2‑2‑1)、碳刷组(2‑2‑2)、架壁(2‑2‑3)、轴承座(2‑2‑4)组成;耳架(2‑2‑1)为L形,耳架(2‑2‑1)焊接在架壁(2‑2‑3)的中上部,耳架(2‑2‑1)上加工有通孔;碳刷组(2‑2‑2)设有两个,碳刷组(2‑2‑2)位于架壁(2‑2‑3)右侧壁上;架壁(2‑2‑3)为长方形,架壁(2‑2‑3)下部加工有轴承座(2‑2‑4);轴承座(2‑2‑4)位于架壁(2‑2‑3)上,轴承座(2‑2‑4)内部安装有轴承(2‑3‑1);碳刷组(2‑2‑2)由端盖(2‑2‑2‑1)、碳刷弹簧(2‑2‑2‑2)、碳刷(2‑2‑2‑3)组成;端盖(2‑2‑2‑1)为圆柱状,端盖(2‑2‑2‑1)内部加工有螺纹,端盖(2‑2‑2‑1)内部与碳刷弹簧(2‑2‑2‑2)相接触;碳刷弹簧(2‑2‑2‑2)左侧与碳刷(2‑2‑2‑3)相接触,碳刷弹簧(2‑2‑2‑2)位于绕线架(2‑2)的内部;碳刷(2‑2‑2‑3)左侧与导线环(2‑3‑3)相接触,碳刷(2‑2‑2‑3)与汽车充电线相连接;绕线轴(2‑3)由轴承(2‑3‑1)、绕线轴带轮(2‑3‑2)、导线环(2‑3‑3)、轴(2‑3‑4)、固定片(2‑3‑5)、挡板(2‑3‑6)组成;轴承(2‑3‑1)设有两个,轴承(2‑3‑1)位于轴(2‑3‑4)的两端,轴承(2‑3‑1)与轴(2‑3‑4)过盈配合;绕线轴带轮(2‑3‑2)位于轴(2‑3‑4)的左端,绕线轴带轮(2‑3‑2)上套有皮带(2‑1‑3);导线环(2‑3‑3)设有两个,导线环(2‑3‑3)为圆环状,导线环(2‑3‑3)与导线固定在一起,导线环(2‑3‑3)固定在挡板(2‑3‑6)的右侧;轴(2‑3‑4)两端与轴承(2‑3‑1)相接触,轴(2‑3‑4)上缠绕有导线;固定片(2‑3‑5)设有两个,固定片(2‑3‑5)上加工两个通孔,固定片(2‑3‑5)通过螺丝固定在挡板(2‑3‑6)的左侧;挡板(2‑3‑6)为圆状,挡板(2‑3‑6)设有两个,挡板(2‑3‑6)固定在轴(2‑3‑4)的两侧;车棚(3)由车棚罩(3‑1)、固定螺丝(3‑2)组成;车棚罩(3‑1)为长方体,车棚罩(3‑1)下部开口,车棚罩(3‑1)上部加工有圆孔;固定螺丝(3‑2)设有四组,固定螺丝(3‑2)每组设有两个,固定螺丝(3‑2)上部与升降架(5)螺纹配合;升降电机组(4)由双带轮(4‑1)、窄皮带一(4‑2)、升降电机(4‑3)、窄皮带二(4‑4)组成;双带轮(4‑1)固定在升降电机(4‑3)的上部转轴上,双带轮(4‑1)上加工有两层轮槽;窄皮带一(4‑2)套在双带轮(4‑1)的上部;升降电机(4‑3)通过螺丝固定在顶架(1)的中部下侧;窄皮带二(4‑4)套在双带轮(4‑1)的下部,窄皮带二(4‑4)另一端套在小带轮(5‑3‑1)上;升降架(5)由外架(5‑1)、中间架(5‑2)、传动螺杆(5‑3)、内架(5‑4)组成;外架(5‑1)上部通过螺丝固定在顶架(1)中部;中间架(5‑2)位于外架(5‑1)的内部;传动螺杆(5‑3)与中间架(5‑2)螺纹配合,传动螺杆(5‑3)与内架(5‑4)螺纹配合;内架(5‑4)位于中间架(5‑2)的内部;外架(5‑1)由壁(5‑1‑1)、传动螺杆孔(5‑1‑2)、圆孔(5‑1‑3)组成;壁(5‑1‑1)为圆柱体,壁(5‑1‑1)上部加工有圆孔,壁(5‑1‑1)上部固定在顶架(1)的内部下侧;传动螺杆孔(5‑1‑2)内穿过传动螺杆(5‑3)的上部;圆孔(5‑1‑3)位于外架(5‑1)的下部,圆孔(5‑1‑3)与传动螺杆(5‑3)的下部接触;中间架(5‑2)由中间架壁(5‑2‑1)、螺纹通孔(5‑2‑2)、内槽(5‑2‑3)、短螺杆通孔(5‑2‑4)组成;中间架壁(5‑2‑1)为圆柱体,中间架壁(5‑2‑1)与壁(5‑1‑1)相接触;螺纹通孔(5‑2‑2)位于内槽(5‑2‑3)的内部,螺纹通孔(5‑2‑2)与长螺杆(5‑3‑4)螺纹配合;内槽(5‑2‑3)为长方体,内槽(5‑2‑3)内安装有传动小带轮一(5‑3‑2)和传动小带轮二(5‑3‑5);短螺杆通孔(5‑2‑4)内穿过短螺杆(5‑3‑3);传动螺杆(5‑3)由小带轮(5‑3‑1)、传动小带轮一(5‑3‑2)、短螺杆(5‑3‑3)、长螺杆(5‑3‑4)、传动小带轮二(5‑3‑5)、宽皮带(5‑3‑6)、长弹簧(5‑3‑7)组成;小带轮(5‑3‑1)位于长螺杆(5‑3‑4)的上部,小带轮(5‑3‑1)与窄皮带二(4‑4)套在一起;传动小带轮一(5‑3‑2)位于短螺杆(5‑3‑3)的上部,传动小带轮一(5‑3‑2)上套有宽皮带(5‑3‑6);短螺杆(5‑3‑3)上部与传动小带轮一(5‑3‑2)固定在一起,短螺杆(5‑3‑3)下部与中间架(5‑2)相接触;长螺杆(5‑3‑4)顶端与小带轮(5‑3‑1)固定在一起,长螺杆(5‑3‑4)中部与传动小带轮二(5‑3‑5)固定在一起,长螺杆(5‑3‑4)下部与外架(5‑1)相接触;传动小带轮二(5‑3‑5)套在宽皮带(5‑3‑6)的另一端;长弹簧(5‑3‑7)设有两个,长弹簧(5‑3‑7)套在短螺杆(5‑3‑3)上,长弹簧(5‑3‑7)套在长螺杆(5‑3‑4)上;内架(5‑4)由内架螺纹孔(5‑4‑1)、车棚固定孔(5‑4‑2)、内架壁(5‑4‑3)组成;内架螺纹孔(5‑4‑1)位于内架壁(5‑4‑3)的两侧,内架螺纹孔(5‑4‑1)与短螺杆(5‑3‑3)螺纹配合;车棚固定孔(5‑4‑2)位于内架壁(5‑4‑3)的下部;内架壁(5‑4‑3)为圆柱体;支架(6)由顶杆(6‑1)、限位盘(6‑2)、斜齿轮柱(6‑3)、螺纹支架(6‑4)、转动斜齿轮(6‑5)、车轮(6‑6)组成;顶杆(6‑1)为圆柱体,顶杆(6‑1)穿过套管(1‑1);限位盘(6‑2)为圆盘状,限位盘(6‑2)焊接在顶杆(6‑1)上;斜齿轮柱(6‑3)位于顶杆(6‑1)的内部,斜齿轮柱(6‑3)下部为圆柱状,斜齿轮柱(6‑3)内部与螺纹支架(6‑4)螺纹配合;螺纹支架(6‑4)上部加工有螺纹,螺纹支架(6‑4)下部为圆锥形;转动斜齿轮(6‑5)位于顶杆(6‑1)的左侧,转动斜齿轮(6‑5)与斜齿轮柱(6‑3)啮合;车轮(6‑6)安装在顶杆(6‑1)的下部;顶架(1)中部与升降电机组(4)固定在一起,顶架(1)下部与升降架(5)固定在一起,顶架(1)四角与支架(6)固定在一起;绕线机构(2)固定在升降架(5)的中下部;车棚(3)固定在升降架(5)的下部;升降电机组(4)上部通过皮带与升降架(5)相连接;升降架(5)通过螺丝固定在顶架(1)上,升降架(5)下部与车棚(3)固定在一起;支架(6)固定在顶架(1)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黄岩瑞丽模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市黄岩瑞丽模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207065.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