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统土窑民居无粘结预应力整体加固体系及其施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27766.0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14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玉;高幸;李仕良;赵拓;刘兰豹;王红;王彦芳;费燕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维玉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H9/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海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3101 | 代理人: | 孟树勋 |
地址: | 050021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传统土窑民居无粘结预应力整体加固体系及其施工工艺,传统土窑民居无粘结预应力整体加固体系具有墙体、窑顶、安装于外墙墙体的上端的上层加固圈、安装于外墙墙体的下端的下层加固圈、位于上层加固圈和下层加固圈之间的安装于外墙墙体和内墙墙体上的中层加固圈、设于外墙墙体的外部四个端角的呈竖向设置的八根第一钢板条、设于外墙墙体的内部四个端角的呈竖向设置的八根第二钢板条、用以支撑所述窑顶的内壁的窑顶支撑架。本发明还提供了加固体系的施工工艺。本发明消除了传统土窑民居的墙体易出现裂缝的缺陷,有效提高了土窑民居的安全性,方便实用、操作简单,所用材料常规且经济,节能环保,适用于大规模的土窑民居整体加固。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统 民居 粘结 预应力 整体 加固 体系 及其 施工工艺 | ||
【主权项】:
1.一种传统土窑民居无粘结预应力整体加固体系,具有墙体、窑顶,所述墙体具有四面外墙墙体(1)、若干面内墙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统土窑民居无粘结预应力整体加固体系还具有安装于外墙墙体的上端的上层加固圈(101)、安装于外墙墙体的下端的下层加固圈(103)、位于上层加固圈和下层加固圈之间的安装于外墙墙体和内墙墙体上的中层加固圈(102)、设于外墙墙体的外部四个端角的呈竖向设置的八根第一钢板条(9)、设于外墙墙体的内部四个端角的呈竖向设置的八根第二钢板条(9′)、用以支撑所述窑顶的内壁的窑顶支撑架(2);所述的上层加固圈(101)具有设于外墙墙体的外部四个端角的四个外墙外用第一L型钢板(8)、多根第一钢绞线(4)、分别套装在第一钢绞线上的多根第一套管(5)、多个第一锚具(6),上层加固圈(101)的每个外墙外用第一L型钢板(8)的两个端部皆呈竖向设置一列用于穿第一钢绞线的第一预留孔(7),在外墙墙体的每个墙面相对应处,相邻的两个外墙外用第一L型钢板(8)通过数根上述第一钢绞线(4)穿过第一预留孔(7)、并用上述第一锚具(6)紧固而连接在一起,每根第一钢绞线(4)上套装有与其相对应的一根第一套管(5);所述的中层加固圈(102)具有设于外墙墙体的外部四个端角的四个外墙外用第二L型钢板(10)、设于外墙墙体的前后两面墙体的外侧并与内墙墙体相对应设置的若干块外墙外用矩形钢板(3)、沿外墙墙体的左右两面墙体的外侧以及后面墙体的外侧设置的多根第二钢绞线(20)、套装在第二钢绞线上的多根第二套管(21)、多个第二锚具(18)、设于外墙墙体的内部四个端角的四个外墙内用第三L型钢板(10′)、沿外墙墙体的左右两面墙体的内侧以及后面墙体的内侧设置的多根墙内第一支撑钢板条(22)、设于内墙墙体与外墙墙体交汇处的第四L型钢板(19)、设于每面内墙墙体的洞口端的凹槽型钢板(23)、设于每面内墙墙体左右两侧的洞口处的第二支撑钢板条(24)、多根第一穿墙螺栓(17a)、多根第二穿墙螺栓(17b)、多根第三穿墙螺栓(17c)、多根第四穿墙螺栓(17d),在中层加固圈中,四个外墙外用第二L型钢板(10)与四个外墙内用第三L型钢板(10′)一一相对应,在每个外墙外用第二L型钢板与其相对应的一个外墙内用第三L型钢板中,所述外墙外用第二L型钢板的两个端部和外墙内用第三L型钢板的两个端部皆设有与外墙墙体所留的钻孔相通的安装孔,即每个外墙外用第二L型钢板的端部的安装孔与其相对应的一个外墙内用第三L型钢板的端部的安装孔与外墙墙体所留的钻孔相贯通而形成贯通孔,在每个所述贯通孔中安装与其相对应的一根第一穿墙螺栓(17a);在中层加固圈中,每个外墙外用矩形钢板(3)皆对应一对第四L型钢板(19),每对第四L型钢板(19)分为位于左侧的第四L型钢板和位于右侧的第四L型钢板,每个外墙外用矩形钢板(3)的左侧部分对应一个位于左侧的第四L型钢板,该外墙外用矩形钢板的右侧部分对应一个位于右侧的第四L型钢板,每个外墙外用矩形钢板的左侧部分和与其相对应的一个位于左侧的第四L型钢板的横向部分皆设有与外墙墙体所留的钻孔相通的安装孔,即每个外墙外用矩形钢板的左侧部分的安装孔与其相对应的一个位于左侧的第四L型钢板的横向部分的安装孔与外墙墙体所留的钻孔相贯通而形成贯通孔,每个外墙外用矩形钢板的右侧部分和与其相对应的一个位于右侧的第四L型钢板的横向部分皆设有与外墙墙体所留的钻孔相通的安装孔,即每个外墙外用矩形钢板的右侧部分的安装孔与其相对应的一个位于右侧的L型第四钢板的横向部分的安装孔与外墙墙体所留的钻孔相贯通而形成贯通孔,在每个所述贯通孔中安装与其相对应的一根第二穿墙螺栓(17b);在中层加固圈中,每对第四L型钢板(19)中,位于左侧的第四L型钢板的纵向部分和位于右侧的第四L型钢板的纵向部分皆设有与内墙墙体所留的钻孔相通的安装孔,即位于左侧的第四L型钢板的纵向部分的安装孔与其相对应的位于右侧的第四L型钢板的纵向部分的安装孔与内墙墙体所留的钻孔相贯通而形成贯通孔,在每个所述贯通孔中安装与其相对应的一根第三穿墙螺栓(17c);在中层加固圈中,每个凹槽型钢板(23)插入与其相对应的内墙墙体的洞口端部,每个凹槽型钢板的左右两侧设有与内墙墙体所留的钻孔相连通的安装孔,即每个凹槽型钢板的左右两侧的安装孔与内墙墙体所留的钻孔相贯通而形成贯通孔,在每个所述贯通孔中安装与其相对应的一根第四穿墙螺栓(17d);在中层加固圈中,设于外墙墙体的左右两面墙体以及后面墙体的外墙外用第二L型钢板(10)的两个端部、外墙外用矩形钢板(3)的两个端部皆呈竖向设置一列用于穿第二钢绞线的第二预留孔(25),在外墙墙体的左右两面墙体相对应处,相邻的两个外墙外用第二L型钢板(10)通过数根上述第二钢绞线(20)穿过第二预留孔(25)、并用上述第二锚具(18)紧固而连接在一起;在外墙墙体的后面墙体相对应处,外墙外用第二L型钢板(10)与相邻的外墙外用矩形钢板(3)之间、相邻的两个外墙外用矩形钢板(3)之间通过数根上述第二钢绞线(20)穿过第二预留孔(25)、并用上述第二锚具(18)紧固而连接在一起,每根第二钢绞线(20)上套装有与其相对应的一根第二套管(21);在外墙墙体的左右两面墙体相对应处,相邻的两个外墙内用第三L型钢板(10′)皆通过与其相对应的一根上述墙内第一支撑钢板条(22)焊接而连接在一起,在外墙墙体的后面墙体相对应处,外墙内用第三L型钢板与相邻的第四L型钢板(19)之间、相邻的两个第四L型钢板(19)之间皆通过与其相对应的一根上述墙内第一支撑钢板条(22)焊接而连接在一起,每面内墙墙体的洞口处左右两侧皆设有第二支撑钢板条(24),每个第二支撑钢板条(24)的两端分别与其相对应的第四L型钢板(19)的的纵向部分以及凹槽型钢板(23)的一侧焊接在一起;下层加固圈(103)具有设于外墙墙体的外部四个端角的四个外墙外用第五L型钢板(11)、多根第三钢绞线(15)、套装在第三钢绞线上的多根第三套管(14)、多个第三锚具(16)、设于外墙墙体的内部四个端角的四个外墙内用第六L型钢板(11′)、四根墙内第三支撑钢板条(26)、多根第五穿墙螺栓(12),在下层加固圈(103)中,四个外墙外用第五L型钢板(11)与四个外墙内用第六L型钢板(11′)一一相对应,在每个外墙外用第五L型钢板与其相对应的一个外墙内用第六L型钢板中,所述每个外墙外用第五L型钢板的两个端部和每个外墙内用第六L型钢板的两个端部皆设有与外墙墙体所留的钻孔相通的安装孔,即每个外墙外用第五L型钢板的端部的安装孔与其相对应的一个外墙内用第六L型钢板的端部的安装孔与外墙墙体所留的钻孔相贯通而形成贯通孔,在每个所述贯通孔中安装与其相对应的一根第五穿墙螺栓(12),第五穿墙螺栓将外墙外用第五L型钢板、外墙内用第六L型钢板、外墙墙体连接在一起,每个外墙外用第五L型钢板的两个端部皆呈竖向设置一列用于穿第三钢绞线的第三预留孔(13),在外墙墙体的每个墙面相对应处,相邻的两个外墙外用第五L型钢板通过数根上述第三钢绞线穿过第三预留孔(13)、并用上述第三锚具(16)紧固而连接在一起,每根第三钢绞线(15)上套装有与其相对应的一根第三套管(14),相邻的两个外墙内用第六L型钢板的端部通过与其相对应的一根上述墙内第三支撑钢板条(26)焊接而连接在一起;在四面外墙墙体的外部每个墙角处,呈上下相对应的上层加固圈中的一个外墙外用第一L型钢板(8)、中层加固圈中的一个外墙外用第二L型钢板(10)、下层加固圈中的一个外墙外用第五L型钢板(11)皆用一对上述第一钢板条(9)焊接而连接在一起;在四面外墙墙体的内部每个墙角处,呈上下相对应的中层加固圈中的一个外墙内用第三L型钢板(10′)、下层加固圈中的一个外墙内用第六L型钢板(11′)皆用一对上述第二钢板条(9′)焊接而连接在一起;上述窑顶支撑架(2)由呈横向间隔设置的多根窑顶支撑钢板条(2′)构成,每根窑顶支撑钢板条(2′)皆呈拱形,这多根窑顶支撑钢板条安装在外墙墙体的左面墙体和与外墙墙体的左面墙体相邻的内墙墙体之间、以及安装在相邻的两面内墙墙体之间、还安装在外墙墙体的右面墙体和与外墙墙体的右面墙体相邻的内墙墙体之间,安装于左面墙体和内墙墙体之间的多根窑顶支撑钢板条的两端分别焊接于中层加固圈的左面墙体上的墙内第一支撑钢板条(22)以及内墙墙体上的第二支撑钢板条(24)上,安装于相邻的两面内墙墙体之间的多根窑顶支撑钢板条的两端分别焊接于中层加固圈的两面内墙墙体上的第二支撑钢板条(24)上,安装于右面墙体和内墙墙体之间的多根窑顶支撑钢板条的两端分别焊接于中层加固圈的右面墙体上的第一支撑钢板条(22)以及内墙墙体上的第二支撑钢板条(24)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维玉,未经王维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127766.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窑民居墙体预应力加固结构
- 下一篇:全缝面灌浆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