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控定位的压印连接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42358.5 | 申请日: | 2018-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75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何晓聪;魏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39/02 | 分类号: | B21D39/02;B21D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控定位的压印连接装置及方法,包括计算机、上框架部件、下框架部件,所述计算机通过导线分别与上、下框架部件的伺服电机Ⅰ、伺服电机Ⅱ、伺服电机Ⅲ、伺服电机Ⅳ、液压冲头连接,所述上框架部件的上框架吊装在下框架部件的下框架上方,所述下框架固定在基座上,本发明装置通过计算机控制上框架部件、下框架部件中的压印冲头X向装置、压印冲头Y向装置、压印模X向装置、压印模Y向装置的运动,解决了传统压印设备定位不方便的问题,实现了对较大构件的压印连接,本发明在压印连接过程中可实现精确定位,能够在被连接构件的任一指定位置实现压印连接,能够实现对压印点精准定位,保证压印质量。 | ||
搜索关键词: | 压印 伺服电机 上框架部件 下框架部件 连接装置 压印冲头 下框架 压印模 数控 被连接构件 计算机控制 精准定位 框架部件 连接过程 压印设备 液压冲头 大构件 上框架 压印点 计算机 吊装 保证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数控定位的压印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1)、上框架部件、下框架部件;所述上框架部件包括伺服电机Ⅰ(2)、同步轮Ⅰ(3)、同步带Ⅰ(4)、上框架(5)、压印冲头X向装置(6)、同步轮Ⅱ(7)、支撑轴Ⅰ(8)、同步轮Ⅲ(9)、同步带Ⅱ(10)、支撑轴Ⅱ(11)、同步轮Ⅳ(12)、同步带Ⅲ(13)、压印冲头Y向装置(14)、液压冲头(15)、支撑轴Ⅲ(16)、同步轮Ⅴ(17)、同步轮Ⅵ(18)、伺服电机Ⅱ(19);所述上框架(5)为长方体框架,上框架(5)内两侧面板上分别设有凹槽,所述压印冲头X向装置(6)为无底板的长方体结构,所述压印冲头X向装置(6)位于上框架(5)内,且压印冲头X向装置(6)的两端分别位于上框架(5)内两侧面板的凹槽内,所述压印冲头X向装置(6)的两侧板上分别设有凹槽,所述压印冲头Y向装置(14)为长方体结构,压印冲头Y向装置(14)的两端分别位于压印冲头X向装置(6)的两侧板的凹槽内,所述液压冲头(15)的一端与压印冲头Y向装置(14)的底板连接,所述伺服电机Ⅰ(2)安装在上框架(5)顶部,伺服电机Ⅰ(2)的输出轴上安装同步轮Ⅰ(3),所述同步轮Ⅰ(3)通过同步带Ⅰ(4)与同步轮Ⅲ(9)连接,所述同步轮Ⅲ(9)与同步轮Ⅱ(7)分别安装在支撑轴Ⅰ(8)的两端,所述支撑轴Ⅰ(8)通过支座安装在上框架(5)上,所述同步轮Ⅱ(7)上设有同步带Ⅱ(10),所述压印冲头X向装置(6)的两侧板的凹槽上方分别开有两个齿槽,所述同步带Ⅱ(10)穿过压印冲头X向装置(6)的两侧板上的两个齿槽与同步轮Ⅴ(17)连接,所述同步轮Ⅴ(17)安装在支撑轴Ⅲ(16)上,所述支撑轴Ⅲ(16)通过支座固定在上框架(5)的底框架板上,所述伺服电机Ⅱ(19)安装在压印冲头X向装置(6)内,伺服电机Ⅱ(19)的输出轴上安装同步轮Ⅵ(18),所述同步轮Ⅵ(18)上安装同步带Ⅲ(13),所述压印冲头Y向装置(14)的两侧板上分别开有两个齿槽,所述同步带Ⅲ(13)依次穿过压印冲头Y向装置(14)的两侧板上的齿槽与同步轮Ⅳ(12)连接,所述同步轮Ⅳ(12)安装在支撑轴Ⅱ(11)上,所述支撑轴Ⅱ(11)过支座安装在压印冲头X向装置(6)的上顶板内侧;所述下框架部件包括同步轮Ⅶ(20)、支撑轴Ⅳ(21)、压印模X向装置(22)、同步带Ⅳ(23)、压印模孔(24)、压印模Y向装置(25)、同步带Ⅴ(26)、同步轮Ⅷ(27)、支撑轴Ⅴ(28)、同步轮Ⅸ(29)、同步带Ⅵ(30)、同步轮Ⅹ(31)、伺服电机Ⅲ(32)、下框架(33)、伺服电机Ⅳ(34)、同步轮Ⅺ(35)、支撑轴Ⅵ(36)、同步轮Ⅻ(37);所述下框架(33)的结构同上框架(5),所述压印模X向装置(22)的结构同压印冲头X向装置(6),所述压印模X向装置(22)位于下框架(33)内,且压印模X向装置(22)的两端分别位于下框架(33)内两侧面板的凹槽内,所述压印模Y向装置(25)的结构同压印冲头Y向装置(14),所述压印模Y向装置(25)的顶部开有压印模孔(24),所述伺服电机Ⅳ(34)安装在压印模X向装置(22)内,所述伺服电机Ⅳ(34)上安装同步轮Ⅺ(35),同步轮Ⅺ(35)上安装同步带Ⅳ(23),同步带Ⅳ(23)穿过压印模Y向装置(25)两侧板上的齿槽与同步轮Ⅶ(20)连接,所述同步轮Ⅶ(20)安装在支撑轴Ⅳ(21)上,所述支撑轴Ⅳ(21)通过支座固定在下框架(33)底框架上,所述伺服电机Ⅲ(32)安装在下框架内,伺服电机Ⅲ(32)的输出轴上安装同步轮Ⅹ(31),同步轮Ⅹ(31)通过同步带Ⅵ(30)与同步轮Ⅸ(29)连接,所述同步轮Ⅸ(29)与同步轮Ⅷ(27)分别安装在支撑轴Ⅴ(28)的两端,所述支撑轴Ⅴ(28)通过支座安装在下框架(33)上,所述同步轮Ⅷ(27)上设有同步带Ⅴ(26),所述同步带Ⅴ(26)穿过压印模X向装置(22)两侧板上的齿槽与同步轮Ⅻ(37)连接,所述同步轮Ⅻ(37)安装在支撑轴Ⅵ(36)上,支撑轴Ⅵ(36)通过支座固定在下框架(33)上;所述计算机(1)通过导线分别与上、下框架部件的伺服电机Ⅰ(2)、伺服电机Ⅱ(19)、伺服电机Ⅲ(32)、伺服电机Ⅳ(34)、液压冲头(15)连接,所述上框架部件的上框架(5)吊装在下框架部件的下框架(33)上方,所述下框架(33)固定在基座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042358.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门盖包边压机的双层换模系统
- 下一篇:杆体表面包覆不锈钢套管用包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