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茯苓的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88104.7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17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黄意成;曾庆钱;刘翠红;郑良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中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君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37 | 代理人: | 李健富 |
地址: | 51064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茯苓的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于栽培种植入松树段木后,用薄膜对松树段木外周表面及接种横截面进行包裹,使茯苓菌核只能从不套膜的横截面生长;并且将松树段木倾斜摆放后再用土进行覆盖,从而使茯苓菌核只能在未包裹薄膜的松树段木横截面定点结苓,在最适宜其生物学物性的环境下可迅速生长。本发明栽培方法结苓数量可控,成苓品质高,高品率高;无需进行诱引嫁接,节省了新鲜茯苓和劳动力费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茯苓 栽培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茯苓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母种培养取出作为菌种的茯苓其中间的茯苓肉,将茯苓肉接入培养基一上,并移入22~25℃环境中进行培养5‑7天,得到母种菌丝;步骤2)扩大培养将母种菌丝接入装于原种瓶内的木屑培养基一上,并移入20~28℃环境中进行培养20‑25天,直至菌丝长满原种瓶即得到原种菌丝;将原种菌丝接入装于栽培袋内的木屑培养基二上,并移入20~28℃环境中进行培养20‑25天,直至菌丝长满栽培袋即得到栽培种;步骤3)接种将栽培种植入松树段木的横截面上,用薄膜将松树段木外周表面及接种横截面进行包裹;将松树段木倾斜摆放后用土对松树段木进行覆盖,其中松树段木植入栽培种的一端位于下方,保持土壤的温度为20~30℃,含水量为20~40%;茯苓成熟即可进行采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中药研究所,未经广东省中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588104.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