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卧式采油排气同步生产装置的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02422.7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6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高新昀;姚振华;高峰;吴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新昀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E21B43/34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罗文远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卧式采油排气同步生产装置的使用方法。其技术方案是:井口连接短节的进气管连接到卧式排气装置,在卧式密封缸套的内腔安装抽吸活塞和回复弹簧,卧式密封缸套中的抽吸活塞的外端通过拉绳并绕过定滑轮连接到拉绳寻位块,所述拉绳寻位块安装在游梁的后端;游梁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实现上下摆动,实现采油的同时进行排气。有益效果是:利用游梁式抽油机的往复运动,使卧式排气装置可以将套管内的天然气及时的排出,利用游梁式抽油机的配重原理,利用了势能和动能的转换,使整个抽油系统更加节能,而且卧式结构更加安全可靠,另外,同步实现了排出的天然气,且天然气经过初步脱除硫化氢,避免现场人员出现中毒的安全事故。 | ||
搜索关键词: | 拉绳 排气 采油 同步生产装置 游梁式抽油机 抽吸活塞 密封缸套 排气装置 天然气 排出 寻位 游梁 硫化氢 安全事故 抽油系统 回复弹簧 连接短节 上下摆动 卧式结构 电动机 势能 定滑轮 进气管 动能 套管 内腔 配重 绕过 脱除 外端 井口 节能 转换 | ||
【主权项】:
1.一种卧式采油排气同步生产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a)、正常工作时,在电动机(1)的驱动下,使抽油机动力臂(2)做旋转运动,由于抽油机动力臂(2)的旋转,使动力连杆(3)带动抽油机的游梁(4)做上下往复运动,进而带动抽油机驴头(7)做上下往复运动,带动光杆上下运动实现抽油;(b)、改装时,在抽油机的游梁(4)的后端安装拉绳寻位块(25),在抽油机的拉绳寻位块(25)上连接拉绳(21),通过拉绳寻位块(25)将拉绳(21)固定在游梁的最佳位置并固定住拉绳寻位块(25),拉绳(21)绕过地面上的定滑轮(20)连接到抽吸活塞(17),且密封缸套(16)的一端设有弹簧压帽(19),在且抽吸活塞(17)与弹簧压帽(19)之间设有回复弹簧(18),在密封缸套(16)的另一端螺纹连接集气上接头(13),所述集气上接头(13)包括进气管(12)、出气管线(22)、单向密封钢球(14)、回复单向簧(15)和本体,本体的一端连接进气管(12),通过进气管(12)与井口连接短节(11)连接,另一端与密封缸套(16)连接,在本体的上部设有出气管线(22),出气管线(22)通过硫化氢初滤装置过滤天然气中有剧毒的硫化氢气体后连接到输气管线上,在本体的内腔设有单向密封钢球(14)和回复单向簧(15),通过单向密封钢球(14)与本体内腔的锥形接触面配合实现气体的通断;当抽吸活塞(17)在通过拉绳(21)的作用下,抽吸活塞(17)向外移动时,单向密封钢球(14)打开,天然气由油井通过进气管(12)进入本体的内腔,本体的内腔与密封缸套(16)的内腔形成储气腔体,此时,抽吸活塞(17)向外移动时挤压回复弹簧(18);当游梁向下移动时,回复弹簧(18)回位,推动抽吸活塞(17)向内移动,进而将单向密封钢球(14)关闭,储气腔体内的气体通过出气口(22)被输送到硫化氢初滤装置处理后,再送往输气管线;(c)、进入硫化氢初滤装置的天然气,首先经过进气管(a4)进入在罐体内腔的底部,再通过设有的多组伞形喷雾头(a5),使喷出的气体成伞形扩张,天然气中的H2S气体与硫化氢初滤装置内腔的H2SO3溶液进行化学反应,形成颗粒状态的硫和水;由于硫化氢初滤装置的内腔设有下挡流板(a6)、中挡流板(a12)和上挡流板(a13)形成天然气流动通道,所以,气体经过倾斜安装的下挡流板(a6)慢慢抬升,经过下挡流板(a6)一侧的缝隙进入倾斜安装的中挡流板(a12),天然气再沿着中挡流板(a12)继续上升,同时与H2SO3溶液持续进行化学反应,最后天然气完全从H2SO3溶液中跑出,再沿着锥形结构的上挡流板(a13)汇集进入出气管(a2),然后,通过出气管(a2)汇入输气管线完成采油与采气及初步处理有毒气体的同步生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新昀,未经高新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50242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